证应章第十六
【原文】
惟天鉴人,善恶必应。善莫大于作忠,恶莫大于不忠。忠则福禄至焉,不忠则刑罚加焉。君子守道[1],所以长守其休,小人不常[2],所以自陷其咎[3]。休咎之徵也,不亦明哉?《书》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4]。”
【注释】
[1]守道:遵守忠道。 [2]不常:违反常规。 [3]咎:灾害,灾祸。 [4]“作善降之百祥”等句:作善事的,就赐给他百福;作坏事的,就赐给他灾祸。
【译文】
上天时时刻刻监督着人们的所作所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凡世间之人行善作恶都有报应。世上最大的善事莫过于奉行忠道,最大的恶行莫过于不忠。凡是奉行忠道之人,福禄自然就会来到身边;如果做不忠之事,就会有刑罚降到头上。君子能够遵守忠道,所以他能永保美善;奸邪之人由于常行不轨,所以往往陷入自己给自己带来的灾难、祸害之中。善恶吉凶的报应,不是十分明显吗?《尚书》上说:“做善事的,就赐给他百福;做坏事的,就赐给他灾祸。”
【解析】
有人说,忠诚就意味着多付出,意味着吃亏;忠诚的人都很敦厚、老实;这种实在人在和一些奸猾、心眼多的人打交道时,肯定是要吃亏的。这种说法仿佛也有道理,但是问题就出在“吃亏”俩字上。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在他们主动工作,默默吃亏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被领导看到。但他们长期这样主动工作,总有一天被领导看到的时候。同理,那些偷奸耍滑的人,也不是每次都被领导看到,但总有一天被看到的时候,只要被看到一次,这些人的前途就会暗淡下去了。
当今社会到处充斥着金钱主义和功利主义,人们大都变得浮躁、敷衍和急功近利,没有人愿意更多地付出,但每个人都想有太多的回报。在这种想法之下,成功仿佛有很多捷径。其实,天下哪有什么轻而易举就能成功的事,每一个人的成功无不是多年来对自己事业的忠诚、对周围人的诚信和自身无比的努力换来的。现实中大家往往习惯看到他人的成功,却看不到他们成功背后的秘密——没有付出,哪来回报!忠诚也是如此,而且只有忠诚的付出,才会有回报。
典例阐幽
三条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活下去。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离开家了。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不知到会去多久,我只求你一件事,等着我,我不在的时候要对我忠诚,我也会对你忠诚的。”
很多天后,来到一个正在招工的庄园,他被录用了。他要老板答应他一个请求:“请允许我在这里想干多久就多久,当我觉得应该离开的时候,您就要放我走。我平时不想支取报酬,请您将我的工资存在我的账户里,在我离开的那天,您在把我挣的钱给我。”双方达成协议。
年轻人在那里一工作就是20年,中间没有休假。一天,他对老板说:“我想拿回我的钱,我要回家了。”老板说:“好吧,我们有协议,我会照协议办的。不过我有个建议,要么我给你钱,你走人;要么我给你三条忠告,不给你钱,然后你走人。你回房间好好想想再给我答复。”
他想了两天,然后找到老板说:“我想要你那三条忠告。”老板提醒说:“如果给你忠告,我就不给你钱了。”年轻人坚持说:“我想要忠告。”
于是老板给了他“三条忠告”:
第一,永远不要走捷径,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二,永远不要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好奇,否则也会要了你的命。
第三,永远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作决定,否则你以后一生会后悔的。
老板接着说:“这里有三个面包,两个给你路上吃,另一个等你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吧。”
在远离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家庭20年后,男人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天后,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问他:“你去哪里?”他回答:“我要去一个沿着这条路要走20多天的地方。”那人说:“这条路太远了,我认识一条捷径,几天就能到。”他高兴极了,正准备走捷径的时候,想起老板的第一条忠告,他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后来,他得知那个人让他走的所谓捷径完全是个圈套。几天后,他走累了,发现路边有家旅馆,他打算住一夜,付过房钱后他躺下睡了。睡梦中他被声惨叫惊醒,他跳了起来,正想开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想起了第二条忠告,于是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起床后喝完咖啡,店主问他是否听到了叫声,他说听到了,店主问:“您不好奇吗?”他回答说不好奇。店主说:“您是第一个活着从这里出去的客人。我的独子有疯病,他经常大声叫着引客人出来,然后将他杀死埋掉。”
他接着赶路,终于在一天的黄昏时分,远远望见了自己的小屋。屋里的烟囱正冒着炊烟,还依稀可以看见妻子的身影,虽然天色昏暗,但他依然看清了妻子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男子伏在她的膝头,她抚摸着他的头发。看到这一幕,他的内心充满仇恨和痛苦,他想跑过去杀了他们,他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这时他想起了第三条忠告,于是停下来,决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在做决定。天亮后,已恢复冷静的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杀死我的妻子,我要回到老板那里,求他收留我,在这之前,我想告诉我的妻子我始终忠于她。”她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妻子打开门,认出了他,扑到他的怀里,紧紧地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开,但没有做到。他眼含泪水对妻子说:“我对你是忠诚的,可你背叛了我……”
妻子吃惊地说:“什么?我从未背叛过你,我等了你20年。”
他说:“那么昨天下午你爱抚的那个男人是谁?”
妻子说:“那是我们的儿子。你走的时候我刚刚怀孕,今年他已经20岁了。”
丈夫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在妻子忙着做晚饭的时候,他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面包,他把老板送的面包掰开,发现里面有一沓钱——那是他20年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工钱。
公孙弘不辩自明
汉代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贫穷,过着清苦的日子。所谓穷则思变,他发奋学习,苦读诗书,十年寒窗苦,终于飞黄腾达,做了丞相。尽管他居于庙堂之上,手握重权,但是在生活上依然保持小时候俭朴的优良作风。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也是普通人家用的棉被。他的仆人们也感叹:“我家大臣才是真正的清廉啊!”
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朝廷,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却不这样想。他向汉武帝参了一本,对皇上说:“公孙弘现在位列三公,不像当年生活百无聊赖,他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可是为什么还盖普通的棉被,吃简单的饭菜呢?”
皇上笑着说:“现在朝中上下不都称颂他廉洁俭朴吗?公孙弘是不忘旧时之苦,也不忘旧时之德!”
汲黯摇摇头,继续说道:“依微臣所见,公孙弘这样做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想想,觉得有几分道理。有一次,上早朝的时候,他得了个机会便问公孙弘:“汲黯说你沽名钓誉,你的俭朴是故意做样子给大家看的,他说的是否属实?”
公孙弘一听觉得非常委屈,刚想上前辩解一番,但是转念一想,汉武帝现在可能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不是真正的“俭朴”。如果现在自己着急解释,文武百官也会觉得他确实是“沽名钓誉”。再想一想,这个指责也不是关乎性命的,充其量会伤害自己的名誉。清者自清,只要自己坚持自己的作风,以后别人自然会明白的。这样想着,公孙弘把刚才的一股怨气吞下去,决定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
他回答道:“汲黯说得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往颇深,来往甚密,交情也很好,他对我家中的生活最为熟悉,也最了解我的为人。他对皇上您说的,正是一针见血,切中了我的要害。”
汉武帝满以为他要为自己辩护,听到这番话颇感意外,问道:“哦?是这样吗?”
“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小吏一样,确实是假装清廉以沽名钓誊。”公孙弘回答道,“汲黯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如果不是他,陛下也就不会知道这件事,也不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了!”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诚实、谦让,更没有想到他还会对批评自己的对手大加赞扬,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此,对他就更加尊重了。其他同僚和大臣见公孙弘对自己的心理供认不讳,如此诚实,都觉得这种人哪里会沽名钓誉呢?
恃才傲物,终酿祸端
街亭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是西蜀军队后勤供应的必经之地;同时,街亭还是蜀国陇西地区的天然屏障。正因为如此,在三国时候的街亭之战中,蜀、魏双方都在极力争夺。
街亭之战发生在司马懿进攻祁山之后。司马懿奉魏帝曹睿命令率领二十万大军直奔祁山而来。此时,诸葛亮正在祁山驻兵,听到魏军杀来,便召集将领商议战事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也是工于心计之人,必定要夺占街亭这一要地,便决心挑选良将把守。就在他“谁能引兵担此重任”的话语一出,只见参军马谡从众将中闪露出来,说愿领兵前往。
诸葛亮定睛一看,见是马谡,心中便有些疑虑和犹豫,因为他早就听刘备在生前说过马谡此人骄矜自傲,不可重用。不过,尽管他心中这样想,嘴上还是说:“从表面上看,街亭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关系到我军的安危利害。且街亭既没有城郭,又没有险要之处,因此不易把守,如一旦丢失,我军处境就困难了。”马谡不以为然地说:“我自小熟读各类兵书,区区一个街亭,我还能守不住吗?如果丞相觉得信不过我,我愿意在此立下军令状,如有什么闪失的话,我以全家的性命作为担保!”
诸葛亮这时渐渐地忘了刘备的叮嘱,见马谡胸有成竹,便让他写下了军令状,拨给他二万五千精兵去把守街亭。为防不测,诸葛亮又派了王平和高翔辅助马谡,并再三交代要他们占领住街亭要道,以免魏军逾越。
来到街亭后,马谡和王平首先察看了地形。五路总口地处街亭要道,把守着街亭大门,王平认为在此驻扎比较好,但马谡一意孤行,执意要在路旁的小山上驻扎。理由是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定会杀得魏军片甲不留。王平劝说不动马谡,无奈,只好到山的西边另择一处驻扎。
当司马懿来到街亭后,看到守护大将竟是马谡,且蜀军兵营驻扎在山上,他便仰天大笑说:“诸葛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能用马谡这样的庸才呢,真是老天有眼啊!”他一面派大将张邰挡住王平对马谡的增援,一面又派兵将小山层层包围,断绝了山上的饮水,然后严阵以待。
蜀军将士此时看到满山遍野都是魏军,便开始惊慌起来,不几日,山上饮水全无,士兵更加惶恐。司马懿趁机放火烧山,蜀军一片大乱,马谡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
街亭一失,魏军长驱直入,连诸葛亮也来不及后撤,被迫演了一场“空城计”。事后,诸葛亮按照军法,不得不很痛心地斩杀了马谡。
李克不避亲仇荐魏成
魏文侯有一次对李克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眼下我要选人任相,看来不是魏成就是翟璜。你看这两个人怎么样?”
李克回答说:“地位低下的人不干预地位尊贵者的事,外人不过问亲属间的事,臣在朝外为官,不敢应命多言。”
魏文侯说:“我遇到这样的事,先生您面对我请不要谦让。”
李克说:“君王您只不过没有仔细观察罢了。看一个人,要观察他卑微时亲近哪种人,富贵时交往哪种人,显达时举荐哪种人,失意时不做哪样的事,贫困时不取用哪种东西。从这五个方面,就可以评判一个人的优劣了。何必要我指明是谁呢?”
魏文侯说:“哦!先生请回府吧。国相人选,我已心中有数了。”
李克辞去,遇见了翟璜。翟璜问:“听说国君今天召您去商量选相的事,究竟选了谁呢?”
李克说:“魏成。”
翟璜变了脸色,愤愤地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举荐的;君王担忧内地的邺县,我举荐了西门豹;君王想征伐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以后,没有人去镇守,我举荐了先生您。君王的儿子没有老师,我举荐了屈侯鲋。凭大家有目共睹的这几件事,我哪点儿比魏成差!”
李克说:“你当初把我举荐给君王,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做大官吗?君王向我征询选相的意见,我只是说了一番如何识人的话。我之所以断定君王会选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把自己俸禄的十分之九用来办理国家事务,只留十分之一给自己;并从东方网罗了像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样的人才。这三个人,君王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个人,君王都只用为臣属。你怎么能与魏成相提并论呢!”
翟璜听罢,徘徊沉思了一会儿,向李克拜了两拜,说:“我翟璜真是浅薄无知,说话失礼了,愿终身为先生的弟子!”
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
1999年夏天,20岁的阿明高考落榜后来到上海打工。他一没文凭二没技术,但能吃苦耐劳,所以,很快就进了一家港资五金厂做了一名杂工。
最初的日子真的是又苦又累。阿明每次搬运是那些沉甸甸的货物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完工后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疼痛难忍。由于在家没有干过重活,如此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阿明有点吃不消,但再苦再累阿明也咬牙坚持干完,实在累得受不了了,他就偷偷地哭一场,然后继续干活。
这样的日子,阿明坚持了两年,当初和阿明一起来工厂的同事基本都辞职了。终于,凭着勤劳肯干的性格和诚实的作风,阿明赢得了其他同事的好感和领导的信任,将他由一名杂工升为组长,从组长又升为生产部长。光阴荏苒,一晃阿明来上海已有8年了,在生产车间担任了几年生产部长后,他又凭着自己出色管理能力当上生产部经理,月薪由初进厂的几百元升到1万元。
面对面前取得的成就,阿明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不断深入学习管理知识,不断提升自我技能,尤其是当上生产车间经理后,阿明肩上的担子重了,自己也更加勤奋。他大刀阔斧地对生产车间进行了整顿,把车间生产搞得红红火火。
厂里领导得知后,对阿明的能力和忠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009年初,鉴于阿明出色的表现,老板让他出任总经理,全权负责工厂的日常管理工作,他的月薪也由一万元涨到二万多元,年终还有丰厚的奖金。而当年和他一起出门打工的老乡还在这充满机遇与诱惑的都市频繁地跳槽,却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阿明从一名底层员工开始,经过10年拼搏和忠实坚守,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
有付出才有回报
年轻人小王,刚开始在一家汽车公司制造厂上班,因为年轻,对工作三心二意的,工作起来很没有劲头。有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你不可能在没有付出的情况下就得到你所想要的一切。”
这时候,小王就开始问自己:你想得到什么?怎么才能得到?经过反思,小王的思想开始慢慢转变。
他细心观察工厂的生产汽车的设备,虚心向一些老技术工人去请教。当他得知一辆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因职能不同各有各的分工。他当时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车制造业干出点成绩,就必须要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由于杂工不属于这家汽车公司正式工,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是制造厂里最苦最累的工种,哪里有需要就要到哪里工作。
有付出才有回报。小王深深记住这句话。通过干杂工,小王和工厂的各部门都有接触,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也有了全方面的了解。不久,他就学会了制汽车椅垫的手艺。后来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去工作。不到五年的时间,他几乎把这个厂的所有部门工作都做过了。后来,他因工作成绩十分突出,被老板提升为厂里的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