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箴言四首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刘熙载·箴言四首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易》《损》、《益》二象,示人以“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指深切矣。颜子好学,见称于圣人。其“不迁怒”,则惩忿而窒欲存焉;其“不贰过”,则改过而迁善存焉。余校士粤东,以为士学圣贤,当先于四者从事。爰本是义,为箴言以赠之。

惩忿

仁者爱人,忿于何起?顺事恕施,自胜以理。意气自任,争竞乃生。日用饮食,讼像或成。木火燃物,木先自烬;忿加于人,实惟身疢。转忿为惩,因病得方。辨惑思难,德义日强。

窒欲

欲来有隙,必乘怠昏。曾是戒盗,而启之门。君子察幾,重防于豫(11)。萌芽兹长,曷其弗惧(12)。萌欲而学,何道之明?萌欲而仕,何义之行?害道伤义,罔非私利。拔本塞源,是在有志。

迁善

闻义不徒(13),义在千里。允哉迁善(14),急不可已。善具性初,中被物牵。迁非他适,还厥本然(15)。孳孳为善(16),仅免为蹠(17)。矧复瞻顾(18),向往不力?变动光明,善乃日新。道岸无尽(19),诞登在人(20)

改过

尝闻护过,与护疾同。自谓无过,即过之丛。过辨隐显,心身及口。上遏于先,次谨于后。昔疾今愈,不名病人。水涵生意,坚冰曷存?最可患惜,戒而复弛。常觉常警,失庶鲜矣(21)

【注释】

①惩忿窒欲:克制忿怒,抑止嗜欲。语出《易·损》:“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②迁善改过:改恶从善,改正过错。语出《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③指:通“旨”。含义。

④颜子:颜回,孔子最出名的弟子。

⑤不迁怒: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⑥校士:考核士人。当时作者正任广东学政。粤东:广东省的别称。广东、广西本古百粤(百越)地,故又别称粤东、粤西。

⑦爰:于是。

⑧语本《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⑨疢(chen):热病。也泛指病。

⑩幾(ji):事物出现前或变化前的细微迹象。

(11)豫:通“预”,事先有所准备。

(12)曷:何。

(13)徙(xi):迁移。《论语·述而》:“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4)允:诚然,信然。

(15)厥:其。

(16)孳孳:同“孜孜”,努力不懈貌。

(17)蹠(zhi):即跖,旧时被称为“盗跖”。春秋战国之际人,奴隶起义领袖。《庄子·盗跖》说他率从卒九千,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18)矧(shen):况且。

(19)道岸:佛教语,菩提岸,彻悟的境界。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道岸先登,天街思陟。”清沈起风《谐铎·荆棘里》:“俗传菩提善岸,即儒家所谓道岸。”

(20)诞登:登上。诞,语助词。

(21)庶:庶几,也许可以。

【译文】

《周易》中《损》、《益》两个卦象,示人以“惩忿窒欲”(克制忿怒,抑止嗜欲)、“迁善改过”,含义很深刻。颜回好学,受到圣人孔子的称赞。他的“不迁怒”,就有“惩忿窒欲”的意思存在;他的“不贰过”,就有“改过迁善”的意思存在。我在广东任学政,认为士学圣贤,应当从这四点做起。于是根据这个意思,写箴言来赠给他们。

惩忿

仁爱的人是爱人的,怒从哪里产生?顺从事理,以推己及人来做事,自然会以理取胜。自己任凭意气,就会发生争竞。即使是日用饮食,也会产生打官司的迹象。木头点着火烧东西,木头自己会先变成灰烬。怒气发到别人身上,实在是自己有病。把愤怒变为克制态度,就是有病得到药方。辨清迷惑,思考疑难,德义就会逐日增强。

窒欲

欲望的到来是因为有空子可钻,它必定趁你懈怠昏头的时候来。你原来是防备盗贼的,而现在你给他开了门。君子要明察事物发生、发展的细微迹象,重要的是事前进行预防。欲望萌芽滋长,为什么还不惧怕?萌发了欲望却来学习,哪个学说能弄明白?萌发了欲望却来当官,什么道义能实行?伤害了道义,无非是因为利。拔掉欲望的树根,堵塞欲望的源头,这就在你有志气没有了。

迁善

听见正义的事情不去学习,那正义就在千里之外。诚然迁善,是急切不可停止的。人之初,性本善,中间学坏了,是为外界事物纠缠的结果。迁善并不是往别的地方去,是恢复他原来的本性。努力不懈地做善事,仅仅避免成为盗跖。况且又瞻前顾后,向往为善不得力。只有在迁善的变动中才一片光明,善才每日得到更新。菩提善岸是没有尽头的,攀登它就在人了。

改过

曾经听说维护自己的过错,与维护自己的疾病是一样的。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过错,就是有很多过错。辨别过错要仔细分清显明的和隐藏的,弄清是自己的心里、身上还是口上的毛病。最好的是遏制在事先,其次要谨慎于事后。过去的病今天好了,不能称为病人。水要是蕴藏着生机,坚冰怎么会存在?最可担心和可惜的,是先曾警戒而后来又松弛了。应该经常觉察,经常警惕,过失也许可以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