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孟子·景春曰章》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孟子·景春曰章》原文鉴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①景春:人名,与孟子同时人。 ②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当时著名的说客,曾佩五国相印。张仪:人名,战国时纵横家代表人物。魏国贵族的后代。曾游说六国连横服从秦国。 ③熄:熄灭,引申为太平。 ④冠: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称为成年,行加冠礼。⑤女:同“汝”。 ⑥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今译】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脾气能使诸侯恐惧,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怎能算得上是什么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丈夫的意志。’以顺从为宗旨,这是妇人的处世之道。定居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中,行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时,就领导百姓一起走正道;不得志时,就独自走自己的路。不为荣华富贵所诱惑,不为贫贱穷困所动摇,不为威胁暴力所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起是大丈夫。”

【集评】 清·周人麒:以“妾妇”对“大丈夫””奇警夺目。若说仪、衍小人也,便是平庸文字。(《孟子读法附记》)

清·赵承谟:大概问答文字,口角须机锋相对,气脉要首尾相连,如此篇。(《孟子文评》)

清·牛运震:嘻骂嘲笑之文,却以风流典则出之,故妙。(《孟子论文》)

清·王汝谦:自古唯几个圣贤可称“大丈夫”,能全此性分,其流行原无分穷达而直伸万物之上,孟子真当得起。(《孟子论文》)

清·吴闿生:“居天下之广居”以下光明正大,可以轩天地而质鬼神。退之文起八代之衰,得此气象耳。(《孟子文法读本》)

【总案】 本篇选自《孟子·滕文公下》,论述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大丈夫”。

战国时期活跃着一大批纵横家,他们在诸侯之间奔走游说,博取高官厚禄,显赫一时,所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如公孙衍、张仪等。景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孟子却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这些人不过是一些毫无原则、朝秦暮楚的政客,他们处处迎合诸侯,如同妇人小心谨慎地侍奉丈夫,行的是“妾妇之道”。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应当有坚定的信念、坚贞的情操。这就是他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立身原则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