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郦道元传》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北史》

简介

《北史》,唐李延寿撰。一百卷。其中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无表、志。记述北朝北魏(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233年史事。

李延寿承其父遗志,以其父《北史》遗稿为基础,删削、增补《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于贞观十七年(643年)成书。其中删削《魏书》较多,增补则以《北齐书》、《周书》为多。删削的多是各书中的诏诰、奏议;增补的则是西魏三个帝纪及若干列传。但删、补也有欠妥失实之处。列传亦同《南史》一样,有的传以家族为中心,父子祖孙合为一传。但叙事简洁易读亦如《南史》。

郦 道 元 传

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后为河南尹。明帝以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诸镇并改为州,其郡、县、戍名,令准古城邑,诏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驰驿,与大都督李崇筹宜置立,裁减去留。会诸镇叛,不果而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时雍州刺史肖宝夤反状稍露,侍中、城阳王徽素忌道元,因讽朝廷,遣为关右大使。宝夤虑道元图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围道元于阴盘驿亭。亭在冈上,常食冈下之井。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水尽力屈,贼遂窬墙而入。道元与其弟道(阙)、二子俱被害。道元瞋目叱贼,厉声而死。宝夤犹遣敛其父子,殡于长安城东。事平,丧还,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然兄弟不能笃睦,又多嫌忌,时论薄之。

注释

①永宁:古县名,北魏的永宁县有数处,一处在今河北省的满城。郦道元的父亲郦范曾被封为永宁侯。古代子继父爵,常降一等承袭,故下文说“例降为伯”。 ②御史中尉:专掌弹劾之职的官署为御史台,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其佐为御史中丞,北魏为御史中尉。 ③太傅:古三公之一,东汉后多为高级官吏的加衔;掾:属官;引:推荐;书侍御史:在御史大夫下,行监察等职责的官员。 ④景明: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500—503)。 ⑤冀州:北魏时管辖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一带,因地临渤海,因此下文称“镇东府”。 ⑥顺皇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 ⑦鲁阳郡守:守郡一级的最高长官。鲁阳郡,今河南鲁山一带,春秋时属楚地,故下文称此地人为“蛮人”。⑧黉(hónɡ)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⑨大学:古代贵族读书的处所。 ⑩文翁之化:文翁,汉景帝时人,任蜀郡守,在成都立官学,成绩优良者可补郡县吏。汉武帝时,令天下郡国立学校官,是从文翁开始的。化,教化。 伏:通“服”,畏服。 延昌:北魏宣武帝元恪年号(512—515)。 ⑬东荆州:治所在今河南唐河。 河南尹:掌京都地区政务的地方长官。 ⑮沃野:故址在今内蒙古五原东北乌加河北;怀朔:古址在今内蒙古固阳西南;薄骨律: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古黄河沙州上;武川:故址在今内蒙古武川西南;抚冥:故址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故址在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北;怀荒:故址在今河北张北县;御夷:故址在今河北赤城北。以上均为北魏所设的镇。镇,北魏所设的镇有两类:一类设于全不立州郡之地,镇将兼理军民政务;一类与州、郡同设一地,镇将管军而刺史、太守管理民政,但多以镇将兼刺史、太守之任;此处的镇为前类。 ⑯孝昌:北魏孝明帝元诩年号(525—527)。 ⑰扬州:治所在今南京。 ⑱彭城:今江苏徐州。 ⑲摄:代理;行台尚书:在地方上代表朝廷行尚书省事务的机构称行台,尚书为其长官。 ⑳涡阳:北魏的郡名,治所在今安徽蒙城。 ㉑司州牧: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自平城迁都洛阳,旧置洛州于洛阳,至是改为司州,司州牧即司州的长官。 ㉒灵太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 ㉓雍州: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肖宝夤(yín):南朝齐明帝肖鸾之子,梁武帝伐齐自立后,逃亡北魏,寿昌三年(527年)任雍州刺史,自称为帝,当年败。 ㉔城阳王徽:即元徽,其父为北魏景穆皇帝元晃之子元长寿。 ㉕关右:古人以西为右,关右即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大使:帝王特派的巡视各地的使节。 ㉖阴盘驿亭:故址在今陕西临潼东。 ㉗窬(yú):翻越。 ㉘瞋(chēn)目:发怒时睁大眼睛。 ㉙敛(liàn):通殓,把尸体装入棺材。 ㉚殡(bīn):停放灵柩。 ㉛丧(sānɡ):丧车、灵柩。

译文

郦道元,字善长,刚进入仕途时,继承他父亲永宁侯的爵位,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元执法严肃苛刻,从太傅掾推荐做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弹劾,道元因为属官的关系被免职。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做冀州镇东府长史。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带兵向西讨伐关中,也不到刺史任上来,道元执行刺史的职权有三年。道元为政严酷,官吏们都怕他,作奸犯科的人都吓得逃到别的地方去。后来代理鲁阳郡守,道元上奏要建立各类学校,推崇鼓励学校教化。皇帝下诏说:“鲁阳本来是蛮人世界,不设立贵族读书的大学,现在可以听从郡守所请,以便实现像优秀的郡长官文翁那样的教化。”道元在担任郡守期间,山区落后的人畏服他的威名,不敢做坏事。宣武帝延昌(512—515)年间,做东荆州刺史,推行强硬政治,和在冀州时一样。蛮人赶到京城皇宫状告道元为政太苛猛,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寇祖礼回来后就派兵70人送郦道元回京城,二人都因此而免官。后来道元当河南尹。明帝要把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这些镇都改为州,它们中的郡、县、守城的兵额,都照过去城邑的建置,下诏命令道元持节符兼黄门侍郎头衔乘快车快速行动,跟大都督李崇筹划设置,决定去留。正好碰上六镇叛乱,没有完成任务就回来了。

孝明帝孝昌(525—527)初,梁朝派兵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反叛。皇帝下诏,让郦道元握有节符,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部署调度各路人马,照仆射李平的先例。梁军到涡阳,开始败退。道元追赶征讨,杀死和俘获梁军不少。

后来担任御史中尉。郦道元一向有严猛的名声,权豪开始怕他。但郦道元不能纠正他的“威猛”,在权豪眼中他的声望就逐渐下降。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宠爱亲近身边的丘念,经常与丘念同吃同睡。元悦多根据丘念的意见选任州的官员。丘念经常躲藏在元悦府第里,不定期回到自己家里。郦道元秘密弄清丘念回家的时间,将其捉住审问。元悦告诉灵太后,请求保全丘念的性命,于是有敕命赦免丘念。道元于是服从了朝廷的命令,由此揭发元悦的罪状。

那时,雍州刺史肖宝夤谋反已稍有苗头,侍中、城阳王元徽一向忌恨道元,借此用含蓄的话暗示朝廷,把道元调任关右大使。宝夤担心道元图谋自己,派他的行台郎中郭子帙把道元围困在阴盘驿亭。亭位于山坡上,平时用水要到山坡下面的井里去打。道元他们既被围困,挖井挖到十余丈深也没有水。水用光了丧失抵抗能力,敌方就翻越城墙攻了进来。郦道元和他的弟弟道(某)、两个儿子都被杀害。郦道元死的时候睁大眼睛,大声叱骂敌人。宝夤尚且将道元父子收尸,灵柩停放在长安城东。宝夤反叛被平定后,灵柩被运回来,封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郦道元爱好学问,经常翻看少见的书籍,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还写过《七聘》等文章流传在世上。但是兄弟之间不能友好和睦相处,还多嫌忌,被当时的议论所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