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论》)
【鉴赏】 在浩瀚的天空中,众星相随旋转,太阳和月亮轮流将光辉洒向大地,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着出现。阴阳是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荀子的时代,阴阳可以指天地、寒暑、晦明、动静等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阴阳的变化产生了丰富的自然现象,比如寒暑变化就有了春夏秋冬,晦明变化产生了白天黑夜,冷热空气交锋形成雨,高低气压碰撞产生风。有了风雨的广施博洒,万物才得以生存发展。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那么“和”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西周末年的思想家史伯曾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这里的“和”是指不同的事物互相融合而产生了新的事物,只有单一的事物是无法形成新事物的。荀子的“和”与此相类,比如太阳、地球、月亮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转而产生了昼夜、四季等自然现象,如果没有日月,地球上就没有昼夜之分,一年中也没有四季的变化,还会有那么丰富的物种吗? 当然不会,整个地球将会是一片寂静荒凉。同样道理,如果世界上只有单一性别,万物就无法延续生命。
荀子的“和”还有和谐有序的意思,自然界中的万物都遵循着各自的规律,各司其职,节然有序,世界才能和谐平衡。大海通过水循环给陆地上生物提供淡水,还可以平衡陆地上的温度;森林作为各种生物的栖息地,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宝藏,并能防止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平衡。但今天,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大海受到严重污染,森林被过度砍伐,一切已超出了大自然的承载能力,导致全球气候的恶化和反常,雪灾、旱涝等自然灾害交替出现,大自然不再按照原本的规律运行,人类饱受破坏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恶果,这是生态环境的失和。我们再来回味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句话,就能明白尊重自然规律,顺时而动,始终对天地自然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是多么重要了。
“万物各得其养以成”,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食物链,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人类和植食性动物是以绿色植物或其子实为食,而绿色植物需要阳光帮助它进行光合作用,还要有适中的温度,雨水的滋润,泥土中的营养,为其传授花粉的蜜蜂,才能开花结果,绿色植物、蜜蜂和人类就构成一条食物链。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食物链就会遭到破坏,就是不得其养了。
今天我们所说的“和谐”已经不仅仅指自然界,而是涵括了各个方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只有“和而不同”,既不重复别人、人云亦云,也不强求他人与自己一致,只有包容差异,人类才有可能和自然和他人和谐相处,才能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