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章铤《长亭怨慢·登金山塔院》清代词作鉴赏

登金山塔院
算三度、鸥边拚酒。一月垂天,万山窥牖。看剑哀歌,当年此际、同吾友。而今往矣,空折得、离亭柳。柳已绿成荫,欲齐上、江楼能否?
回首。那冯夷起舞,睒睒双眸如斗。腥臊海气,莫染却、蓬莱八九。问谁是、占住鳌头?真辜负、屠龙妙手。何日快澄清?烂醉骑鲸西走。
-----谢章铤

这是一首故地重游、怀友抒情之作。词人以前曾到过金山禅寺。今番重游,故人不能重聚,世事沧桑,感慨良多。

起句不言曾游之事与人,而从三度与友闲居饮酒写起,意趣超然。“鸥边”指远离尘嚣。杜甫有“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之句。古诗中咏鸥鸟、鸥鹭颇多,其意象往往同隐逸闲适的情趣相连。本篇也是如此。词人忆及塔院旧游,未必真有鸥鸟在侧,只是借此意象以表达当年情事。并以“拚酒”言其尽兴之状。“一月”两句写当年饮酒时窗外的景色,月光皎洁,群山在塔院周围,离得很近,有如来窗前窥视。词人用“窥牖”两字将群山写成动态的意象,写成有意志、有行动之物。“看剑”三句为倒装句式。当年的此时,他们在一起饮酒,情之所至,“看剑哀歌”。“看剑”是壮怀激烈之举,辛弃疾《破阵子》有“醉里挑灯看剑”之句,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慨。词人与其好友枉怀雄心壮志,徒然看剑,在国事日败的情况下,却没有他们发挥才智的机遇。他们哀歌自己生不逢时,悲叹其壮志难酬。

从对往事的吟咏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志趣相合的同调。这也是词人重游塔院而怀念他的主要原因。“而今”句笔锋一转,叹惋“拚酒”已成往事,再度聚首又难以预期。他徒唤奈何地问道:“欲齐上、江楼能否?”在这样的词句中表现出作者的孤寂无助的心情,表现出对故友重逢、一吐心曲的强烈欲望。

下片大量地运用神话传说和典故以抒怀。“回首”三句接前面的“看剑哀歌”句,“冯夷”是传说中的河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冯夷起舞”借神话中的水神以言慷慨悲歌之举,“双眸如斗”正是表现出其内心的不平与起而抗争的精神。

词人生活于清代后期的咸丰、同治、光绪朝,列强入侵,国家多事,爱国之士多有救国图强之举。在“冯夷起舞”的意象中似乎表现出词人对这些爱国志士的仰慕之情。“腥臊海气”比喻列强。这里以轻蔑的态度言之。“蓬莱”为传说中仙人所居之地,《列子》记载渤海以东大海中有仙山方壶、瀛洲、岱舆、蓬莱等,这里的“八九”是约略言之,且以押韵。蓬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神仙,也代表高洁。词人责令腥臊的海气不要玷污蓬莱,表达出对列强入侵的谴责。“问谁是、占住鳌头”一句,则是对尸位素餐之掌权柄者排斥压制卓荦英才的谴责。俗语谓中状元为占鳌头,此处引申为占住高位要职。“屠龙妙手”,语出《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词人慨叹有安邦定国之才的志士良臣,欲有所报效于国家,却不被重用,故曰“真辜负”。结拍两句,词人慨然而问朝廷何时能重整朝纲,国家何时能获得安宁;他真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那时他一定乘兴喝个酩酊大醉,像传说中李白骑鲸那样带着一片豪气溯江西上,把大江美景再饱览一番。“澄清”,谓肃清混乱局面,《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骑鲸”,早在汉扬雄《羽猎赋》中就有“乘巨鳞,骑京(鲸)鱼”之句,唐时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溺死浔阳,后人多以之为表现潇洒豪放个性的典故。

但诗人们一般都说骑鲸升天,如“骑鲸踏破赤城霞”(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之六)、“岂遂骑鲸向碧空”(张煌言《沈彤庵阁学舣舟南日山》),或说骑鲸跨海,如陆游《长歌行》“醉入东海骑长鲸”、姚鼐《阜城作》“东海远骑鲸”,此云“骑鲸西走”,则是寄望“澄清”代表列强侵略势力的“腥臊海气”后,能畅游祖国大好河山,言“西走”,与词题“金山”有关,盖谓由海入江溯流而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