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人物

品读苏东坡之黄州:又得浮生一日凉

/黄州:又得浮生一日凉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

这首《鹧鸪天》大约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六月,当时苏轼谪居黄州。在经历了初到黄州的精神危机和经济危机后,苏轼已经能够随遇而安,达观地将自己和黄州融为一体,过上了闲适的幽居生活。

黄州是个荒凉偏僻的小城,苏轼是犯官的身份到黄州。初到黄州时,他没有居所,临时寄居在定惠院的寺庙里。他在定惠院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整天闭门谢客,借酒消愁。定惠院里有一株著名的海棠花,但是当地人并不知道它的名贵。海棠是蜀地名花,现在却沦落在偏远的山谷。很显然,这株海棠的命运就是苏轼的写照。在一个无眠的夜晚,苏轼独自徘徊月下,心生感伤,于是写下来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这首词反映了苏轼初到黄州时孤寂的心情,寄人篱下,没有归宿感。苏轼面临的不只是精神的危机,还遇到了经济危机。后来他开垦东坡地,建雪堂,日子逐渐安稳下来。他在词中以陶渊明自比,觉得自己眼下的生活和归隐后的陶渊明很像。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江城子》

此时的苏轼和陶渊明有像之处,也有不像之处。陶渊明最终看透了晋王朝的黑暗,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而苏轼虽被远谪在外,但仍心系朝廷。苏轼开荒种田后,逐步适应了民间生活,他不再闭门不出,而是广交朋友了,只是以前他和官场同僚交朋友,现在是和当地的山野村夫交朋友。

黄州城南有座安国寺,住持继连禅师是个有道高僧,苏轼和他交往以后,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成了安国寺的常客,常去自省,旦往暮还。正是因为苏轼潜心修禅,有了精神上的寄托。从此,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在他的笔下充满了灵性。

这首《鹧鸪天》所表现的,正是苏轼雨后游赏时欢快、悠闲的心境。

有一片山峰就躲在那片树林的后面,有一簇青青的翠竹,将我家的院墙隐隐约约地遮藏起来。门外的池塘边,衰草萋萋,有蝉在池塘边的垂柳上乱叫一通,聒噪恼人得很。有一群白鹭不时地出现在池塘上,调皮地上下翻飞,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起,一会儿落,也不知它们忙得累不累。倒是那娇艳欲滴的荷花,安静地开放着,像是在聆听蝉的聒噪,又像是在看鸟儿调皮地翻飞。它的倩影倒映在水中,亭亭玉立,散发出点点清香。

夕阳正好,不如出门转转。于是我手持藜杖,悠闲地徜徉于村舍外,漫无目的地漫步于古城旁。只见夕阳铺满了西天,像一件五彩羽衣披在那青山上。夏天的脸就是这样变得快,昨夜三更的细雨仿佛懂得人的心思,及时地浇了浇蒸人的暑气,给人带来了一阵阵清凉。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一句写夏末初秋村舍周围的景色。远处有高耸的山,有葱茏的树木,近处有苍绿的翠竹,有小小的院落,还有鸣蝉、衰草和小池塘。这些物象组成了一幅清新、生动的农村画图。树林、青山、绿竹都是静物,有了蝉声,这些景物一下子热闹起来。一个“乱”字,让人仿佛听到了蝉声的此起彼伏,聒噪得让人有点心烦​‍‌‍​‍‌‍‌‍​‍​‍‌‍​‍‌‍​‍​‍‌‍​‍‌​‍​‍​‍‌‍​‍​‍​‍‌‍‌‍‌‍‌‍​‍‌‍​‍​​‍​‍​‍​‍​‍​‍​‍‌‍​‍‌‍​‍‌‍‌‍‌‍​。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蝉鸣有点让人心烦,但是眼前一幕的情景,却让人心头一喜。白鸟“翻空”,透出孩子般的顽皮;荷花“照”水,俨然顾影自怜的女子。这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本来香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细细”一词,却将荷花的香味透过文字幽幽地飘散出来,清新淡雅,如缕不绝。蓝天、白鸟、绿水、红蕖,色彩明丽而协调,充满了活泼的生机。起先的心烦意乱也被鸟儿的顽皮、荷花的清香赶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自然的由衷的喜悦之情。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阵雨过后,天气清凉,词人手拄杖藜,在村口古城边,边散步边欣赏雨后风景。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让人心旷神怡,就连夕阳也有了人情味,似乎也在缓步跟随词人转。

我想,此刻的苏轼并非真的悠闲自在,他之所以出村,绕着古城转斜阳,心中一定有心思欲排遣。毕竟东坡垦荒只能勉强度日,有时还填不饱肚皮,要想提高家人的生活质量可该怎么办呢?毕竟自己是被贬谪的犯官,哪一天才能脱去“犯官”的罪名呢?自己一腔报国理想,何时才能有机会实现?毕竟年华似水,自己已两鬓染霜,却毫无建树呀!可以说,这些困扰无一天不在折磨着苏东坡,可是能怎么办呢?

既然未来的事情不可预测,自己也无法把握,不如活在当下吧。想到这样的炎炎夏日,多亏“殷勤昨夜三更雨”,使暑气降了不少,才有了今日的“又得浮生一日凉”。现实如此,眼下情形非自己个人所能改变。不如得过且过,能多一天“好”日子,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还是多想那如意的一二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还是立足现实,逐步向理想靠拢吧。世间事就是这样无奈,有很多事不是你自己努力了就能达到。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改变自己,不忘初心,向着理想的方向积极去做,只管过程不问结果,如此便不负年华、无愧生命。

苏轼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抗争和禅的洗礼后,他终于能淡定下来,从容面对生活了。他终于能撇开生活的不如意,懂得要珍惜“又得浮生一日凉”的快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