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扈从登封途中作》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扈从登封途中作

宋之问

帐殿郁崔巍,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宋之问(约656—712),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上元二年(675)举进士。武后天授元年(690),与杨炯分直习艺馆,不久授洛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大型类书《三教珠英》。武后久视元年(700)改控鹤府为奉宸府,宋之问任左奉宸内供奉。中宗神龙元年(705),因谄事张易之,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后逃归。因告密,迁考功郎。以知贡举贪贿,下迁越州长史。睿宗即位,流钦州(今广西钦州),赐死。宋之问精通音律,对近体诗的定型起了重要作用,著有《宋之问集》二卷,《全唐诗》录其诗三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十七首又九句。

《扈从登封途中作》作于武则天天册万岁二年(696)。是年腊月武则天祭祀河南嵩山,并将年号改为万岁登封,宋之问随驾前往,在登山途中写了这首诗。“扈从”,随从帝王或官吏。“登封”,登山封禅。

首联总写武后登封途中之壮观。起句写巡游途中用帷幕搭起的宫殿非常高大,“帐殿”,指皇帝出巡时用帷幄临时搭建的行宫。次句赞叹皇帝出巡声势之浩大,仪仗、车马、随从络绎不绝,可想而知。“仙游”,指皇帝为封禅而出游。

中间四句写途中之景。三句写早晨的流云与帷幕一起舒卷,四句写夜晚的灯火与星光一起闪亮。“回”,指斗转星移。这两句写所走山路之高。五句写幽暗的山谷中出现千面彩旗,六句写三呼万岁的声音在山间震荡,迎接着武则天的到来。五六两句写礼官预先安排好了的迎接武则天到达目的地的盛大场面。“山鸣”暗用《史记·封禅书》中的典故,汉武帝元封元年三月,“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汉书·武帝纪》也说元封元年,帝“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

尾联用谦虚作结,进一步说明登封盛况难以言传。七句写登封大典实在值得歌颂,“良”,实在的意思。“赋”,歌颂。末句写自己缺乏才能,力不从心。“掞天”语出西晋左思《蜀都赋》:“幽思绚道德,摛藻掞天庭。”“掞”,照耀的意思,“掞天”,光芒照天,这里指歌颂皇帝武则天。

据唐人刘唜《隋唐嘉话》卷下记载:“则天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左史东方虬既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可见宋之问是很善于歌功颂德的,此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者采用“帐殿”、“崔嵬”、“仙游”、“千旗”、“万乘”、“天”这样一些夸饰性辞藻来歌颂武则天登封大典的盛大场面,对于武则天这样的特定读者来说,是会收到预期效果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写出了登封途中所特有的生动景象与宏大场面,也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