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豳风·七月(节选)》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豳风·七月(节选)》译文|注释|大意|赏析

七月流火①,九月授衣②。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③。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④。

春日迟迟,采蘩⑤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⑥。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⑦。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⑧。

七月鸣鵙⑨,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注释】

《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叙述了农人一年到头无休止的劳动,却最终被贵族们剥夺得一干二净的不公平待遇。此处节选第二、三章。

①七月流火:每年夏历五月,黄昏时候,火星当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过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这就叫做“流”。火(古读huǐ):或称大火,星名,即心宿。

②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③春日:指二月。载:始。阳:温暖。仓庚:鸟名,就是黄莺。

④懿:深。微行:小径。柔桑:初生的桑叶。

⑤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

⑥萑苇:芦苇。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七月

⑦蚕月:指三月。条桑:修剪桑树。斨(qiāng):方孔的斧头。

⑧猗:通“掎”,牵引。女桑:小桑。

⑨鵙(jú):鸟名,即伯劳。

【大意】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悲伤,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赏析】

这是一首奴隶的歌,不为自由,不为希望,只为无休止的现在和那可以预见却无从改变的未来。他们是奴隶,他们也有男女之分,却不可避免地都要承担繁重的劳作。相比于男性来说,其中的女性更加悲惨,更值得人们去同情,虽然已是往事,虽然没什么用。

春天来了,气温转暖,黄莺在欢快地歌唱,树上的叶子已是绿油油的。这美好的景色并不能取悦所有的人,一对妇女正挎着深筐子,沿着田间的小路,去采摘饲蚕用的嫩桑叶,她们无暇对这美景动心。春昼苦长,她们辛勤工作了很久,硕果累累,桑叶装满一筐又一筐。突然间悲伤袭击了她们,贵族的公子正朝这边走来,她们中的某人就要被掳走了,害怕并不能帮助她们逃脱被凌辱的厄运。

公子身上穿着丝绸做的衣裳,那是贵族的专属,却并非贵族造就。每一件衣裳都要经过繁杂的工序,他不知道,她们却清楚得很。三月开始修剪桑枝,拿起斧子,砍去那些远扬的枝条,然后攀枝再采摘些柔嫩的桑叶。七月伯劳鸟咕咕地叫着,提醒人们下半年的开始,提醒妇女们动手纺织。纺织品染着不同的颜色,有黑红色的,有黄色的,而最鲜亮的是朱红色的。可惜这些都不是为自己而做,而是为前面那姗姗而来的贵族公子。

【拓展】

宋代张俞曾作《蚕妇》,是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传世名篇,与《七月》中采桑、织布部分殊途而同归。全诗如下: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