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寺
【题解】
本篇选自《孟浩然诗集笺注》卷上。
《夜归鹿门寺》诗题又作《夜归鹿门歌》、《夜归鹿门山歌》。鹿门寺,在襄阳鹿门山。山位于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境内。《后汉书·逸民传》李贤注引《襄阳记》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汉末庞德公,唐孟浩然、皮日休皆隐居于此。这首诗即作于隐居鹿门山之时。
山寺鸣钟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1)。人随沙路向江村,予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2),忽到庞公栖隐处(3)。樵径非遥长寂寥(4),唯有幽人夜来去(5)。
【注释】
(1)渔梁:沙洲名,在襄阳城东沔水中。(2)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3)庞公:即庞德公,汉代末年的名士。(4)樵径:砍柴人走的小道。(5)幽人:隐者。这里指诗人自己。
【导读】
这是歌咏隐逸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写夜登鹿门山,到得庞德公栖隐处,感受到隐逸之妙。末两句写隐居鹿门山,心慕先辈。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诗人以淡然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他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显现出一个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颇像是一则素淡白描的山水小记。
【思考】
1.孟浩然《岳阳楼》与杜甫《登岳阳楼》题材相同,然蕴含却大不同。试作比较分析。
2.比较孟浩然的这两首诗,说说它们意境上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