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山
如有瑶台客,相难复索归。
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
浦外传光运,烟中结响微。
良宵一寸艳,回首是重帏。
这首诗的意念是朦胧的,但又有其确定的一面。月色清光下的景物,烟笼雾绕中的青峰,虽迷离了一折一皱,一草一石,却并不因此而使人眼空无物,恰好相反,细节的幽隐所导致的空濛含蓄只会带来灵秀与绰约。在李商隐这首难解的诗里,读者也许弄不清诗人深心系念着的是何许人也,他们间的情谊属何种性质,但你肯定能从他那叹惜时光短暂、依依不舍以及夜不成寐的留恋之中,感受到那股冲荡于朦胧背后的对这段往事的强烈向往与惆怅。是眷恋亡妻吗?是风流艳情吗?是实的交往还是梦中的空幻?如果是恋情,是一种邂逅相遇的怜惜?还是钟情已久的爱恋?这些因感受到诗中那强烈的情感而自然生发的疑问,如果它们催使着你将心神再次地贴近这些朦胧的语言意象,倾听隐藏其后的情感的波荡,那就够了。诗人在这里想告诉读者的就是,深夜里,一股强烈的怀恋之情。他故意淡化了“情节”。诗以“如有”二字开篇,已把诗意导向了恍惚;他以“相难”表达他与瑶台之客的亲昵;蕉绿萏红,本身并没什么不清楚,但因诗人省去了必要的交代,又使读者看不出是送别所见,还是仙人美丽的服饰;仙人离去时月色下那离合的神光,烟云中那渐远的仙音,又使我们对这先前就没有看清面目的瑶台客更感渺茫;而诗人的清夜独坐、回首重帏简直叫人怀疑这到底是往事的梦温,还是才有的景幻。
这样,诗人以他特有的诗才把语言特有的明确性模糊了。诗人在这首诗里改换了诗歌惯用的用鲜明形象撼动读者心灵的作法,他用不确定替代了确定,创造了语言艺术的另一种美,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