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导读】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父亲是杜闲。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被叛军俘虏;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友人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晚年举家东迁,途中滞留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诗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有《杜工部集》传世。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他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写的是东岳泰山,大约写于诗人二十四岁时赴齐赵故地(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漫游生活中。
【原诗】
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④。
荡胸生层云⑤,决眦入归鸟⑥。
会当凌绝顶⑦,一览众山小⑧。
【注释】
①岱宗:中国名山“五岳”之一泰山的尊称。《风俗通·山泽》:“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迭代,故为五岳之长。”夫如何:怎么样。夫:语助词。②齐鲁:周代所封的两个诸侯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在泰山的东北,鲁在泰山的西南。了:尽。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钟爱。神秀:神奇而秀丽的景色。④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分。昏晓:黄昏和拂晓,这里指明暗。⑤荡胸:心胸激荡。层:层层叠叠。⑥决眦:睁大眼睛注视。眦:指眼角。⑦会当:应当,必将。凌:登。绝顶:山的最高处。⑧一览:看一下。众山小:众山变得很小。《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译诗】
岱宗泰山是什么模样你知道不知道?
看齐鲁大地上连绵的青山没完没了。
大自然格外钟爱这神奇秀美的土地,
高耸的山峰将白昼分割成黄昏拂晓。
山中滚涌的云气像波涛激荡在胸中,
放眼眺望傍晚时一群群归巢的飞鸟。
真应当一鼓作气登上泰山的最高处,
俯瞰脚下的群山顿时变得非常渺小。
【赏析】
《望岳》以“望”字统摄全诗。四联诗分别写了远望、近望、细望和神望。形象鲜明,意境开阔,格调高昂,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的灵气。
首联是远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乍见泰山,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心中那种兴奋和惊叹的仰慕之情,就设问自答:那一脉苍莽雄浑的青山,横亘高耸在齐鲁大地之上,一眼望不到尽头。这里既点明了泰山的地理位置,又写出泰山的雄奇和伟大,出语惊人。颔联是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泰山的神奇秀美和高大巍峨。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一个“割”字,平中见奇,显出山势峻峭如刚锋,将山南山北判若晨昏,由此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颈联是细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眼前的雄伟景象,不得不令作者张目凝望:山中云气层生,弥漫飘浮,鸟儿返回山林,不禁心胸激荡。诗人这样的一种胸怀浩荡、眼界空阔的主观感受,更反衬出泰山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态。尾联是神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由望岳而产生了登山的意愿,诗句极富想象色彩。诗人在有意无意之间抒发出他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给人以无限的启示和激励。
这首诗句句写向岳而望,却全诗没有出现一个“望”字。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早到晚,内容从望岳想到登岳,写法由景而情,由情而理。语言古朴而气象恢弘,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的雄奇气势,抒发了有志青年的豪情和抱负。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抒情的高潮,富有启发性、哲理性和象征意义,激励人们树立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历来为世人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