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露千般草
寒山子[1]
可笑寒山[2]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迭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
《禅家寒山诗注》页五
【白话新唱】
通往寒山的道路真是好笑啊!
竟然没有一点儿车马的踪影
也许,冷门的地方总是乏人问津
从寒山放眼望去
绵延的溪流数不清有多少弯道
重迭的山峦数不清有多少高峰
繁茂的绿草点缀着晶莹的露珠仿佛是哭泣的泪水
蓊郁的松树随风吟唱着仿佛与海洋一样的浪涛声
山中景色如此千变万化
这时,如果迷失了路途
请问你往哪里去?
【分析与鉴赏】
这首诗的文学质地太好了,将它翻成白话,不是少了一点儿韵味,就是少了一点儿蕴涵。还好我可以在这里多说几句话来补充不足之处,不然就有些对不起这么妙的寒山子的这么好的诗。
“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早在我还没有读到这首诗之前,就被这两句诗的迷离朦胧美深深吸引,草儿会哭泣,树儿会吟唱,这是什么样的境地?
从前,圣方济的心被上帝打开以后,他与鱼儿说话,与溪流说话,他对着杏树说:“姊妹,你好吗?吟唱神的歌来给我听好吗?”
如果,这样的人出现在我们身边,十之八九会被我们送进精神病院。可是,在上帝的眼中,像圣方济这么天真无邪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啊!
而他真的听到杏树为他吟唱神的歌。
什么是“神的歌”?
就是真理的声音。
这首诗里,寒山就代表了佛性、真理,泣露与松涛就是真理的千万种声音之一二。
虽然寒山有“联溪难记曲,迭嶂不知重”的美丽景色,然而,真理之路一向乏人问津,所以才会“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而当人们沉迷于“泣露与松涛”,会不会被“真理的千万种声音之一二”迷住了,反而忘记了广大、完整的“真理的全貌”,犹如在辽阔的寒山迷失了路途?
人类是万物之灵,与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相比,的确是聪明之至。然而,人类对真理的认识,仍然局限在见树不见林的小格局。虽然现代的科技文明发达,但从更高的观点来看,与从前认为世界是一块驮在大乌龟背上的平板的古人未必有太大的差异。即使在今天,还是有人坚持“地球是平的”,认为那些从太空拍摄的圆形的地球照片,都是居心叵测的科学家伪造的。
人看万物,给予千差万别的分类:可是,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这个距离是多么远啊!
这首诗的最后,“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其实足蛮耐人寻味的,请有兴趣的读者慢慢咀嚼。
什么是人生最重要的?
什么是人生可有可无的点缀品?……
[1]寒山子:生卒不详,唐代隐士,行径颠怪,好吟诗唱偈,有诗偈三百余首传世。传说为文殊菩萨化身,与拾得并称为“和合二仙”。
[2]寒山:指浙江省天台县的寒岩,寒山子就是因为住在这里,故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