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四)
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导读】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也有人认为是太原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作品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情意隽永,语言精练生动,音律铿锵悠扬,擅长七绝。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多写军队征战之事。王昌龄共写了七首《从军行》,这里选的是第四首。
【原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③,不破楼兰终不还④。
【注释】
①青海:指青海湖,在现在的青海省西宁市西。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此处指祁连山,在今甘肃省。②孤城:指玉门关,故址在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县西北,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③黄沙:西北塞外的沙漠,沙呈黄色。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④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译诗】
青海上空的浮云遮暗积雪高山,
远远地眺望一座孤城玉门边关。
将士们磨破了铁甲在沙场奋战,
不攻破楼兰消灭敌人誓不回还。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作者借雪山孤城为背景,有力地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誓扫楼兰消灭敌人的决心,热烈赞颂了前线将士舍身为国的英雄气概。
诗的前两句展示了祖国西北边陲广袤的自然景色,境界阔大。通过“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有代表性的景物,点出了西北边境的典型环境,也渲染了战争的气氛。第三句“黄沙百战穿金甲”是叙事,叙述了戍边将士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战斗的情景。这里“穿”字用得很好,生动地体现“百战”的特点。结尾“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是直抒胸臆,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将士们不击退敌人誓不回还的共同信念和保家卫国的共同心声。
这首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画面丰富,色彩鲜明,感情激越,情调悲壮,气势磅礴,给读者一种画面美和精神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