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杨万里《小池》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读】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小的泉眼,泉水细如游丝,似洇似淌,悄然无声地流着,好像非常爱惜这涓涓细流似的。初夏翠绿的树荫映在水中,在蓝天白云的影儿中摇摇摆摆,好像非常喜爱这晴日里柔和清丽的风光。〕

“细流”,极言“流”的小而细微。“细流”承接“无声”,更见“流”的涓涓而毫无声息。“无”与“细”相应,“声”与“流”相对,这就深刻形象地表明了“泉眼”之小。“惜”赋予“泉眼”以浓厚的感情色彩,乃至非常爱惜这涓小而无声息的流水,才让它细细地缓缓地流着。“泉”小,“流”小,爱“惜”之意就愈深愈切。“无声”烘托着“泉眼”与“惜”,“泉”的无声,“惜”的深切,愈见“细流”的涓小,愈使人觉得爱怜。

“树阴”与“小池”相照应,“池”在下,小而清,“树”在上,高而绿,“树阴”倒影又衬出天气的晴朗和气候的宜人。“照”字很有诗意,极为动人,将“树阴”这个静止而无生气的影儿,用“小池”水作镜子,“照”着自己,欣赏起水中初夏的景色来了。“照水”与前句的“无声”、“细流”相映成趣,“无声”、“细流”显得“照”更沉静,也写出了由“细流”所汇积的“小池”,格外清澈明丽,令“照”者神往,因而“爱”得也更为深切。这“晴柔”所表达的初夏一派旖旎风光,对“树阴”更有吸引力,“照”得更为在意,“爱”得更为迷醉,也就愈见“晴柔”风光的美丽可爱。“爱”和“惜”情意相承,“泉”惜的是“细流”,“树阴”爱的是倒映在池水中的“晴柔”,无“细流”的水,则无“晴柔”的影,足见诗句前后照应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新出池水的小荷叶儿,还带着满身的水珠,连她那嫩尖的小角角还没展开呢;好像蜻蜓是先知先觉的小昆虫,它已经早早地飞来,挺立在小荷的尖尖角上了。〕

“小荷”在意义上与“晴柔”相承,只因这初夏的柔和美好的风光,小荷在水下才萌萌欲动。“才露”,刚刚露出,在一会儿前,一刹那间,才破水而出,才露出了她那尖生生的小角角。“尖尖”的“角”,透着多少锐意和生机。“露”和“小池”相照应,“树阴”照池水,“小荷”露池水,都围绕“细流”汇成的“小池”来写的。此句中的“尖尖角”与首句的“细流”在格调和韵味上协调一致,“尖尖角”对“细流”,令人感到别有新意。推敲起来,“尖尖角”和“细流”也是构成“晴柔”的一部分,使诗味更浓,更醇。

“早有”扣“才露”,其中“早”对“才”,“有”对“露”。“才”出水就“有”,关联得极为严谨,在时间上几乎没有了间隙。这样,极其深刻地写出了蜻蜓对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特别是对刚出水的“小荷”的喜爱。“小荷”、“蜻蜓”两个小巧玲珑逗人喜欢的形象,一齐出现在“小池”上面,这一特写镜头正是池上池外“晴柔”风光的写照。“蜻蜓”早就“立”在“尖尖角”上,是直接写对“小荷”的喜爱,但间接是写“爱晴柔”。“立”不言“照”而自照,大概“蜻蜓”爱“晴柔”比“树阴”爱得会更深的。“立上头”,立于“尖尖角”的顶端。诗的最后一笔点画了“蜻蜓”,点活了整个画面,可谓点睛妙笔。

诗的上联是写溪边池畔——泉眼、细流、小池、树荫;下联是写池内水上——小荷、蜻蜓。虽然是泉小,流小,池小,荷小,蜻蜓小,但“小”却透着向上的气势,更显得新颖,玲珑可爱。

【综述】

诗人通过对荷花池塘的细致观察,剪取了那些一闪即逝的景点,通过丰富的想象,艺术的构思,对“小池”作了多角度的描绘,使泉眼、细流、树荫、小荷、蜻蜓小巧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热情地赞美了初夏季节的晴柔风光。

这是一首立意新颖的咏物诗。意境优美,格调明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诗中的自然景物充满了丰富的感情:“泉眼”爱惜“细流”;“树阴”喜爱“晴柔”;“蜻蜓”长时间地停落在新出水的荷叶尖上,流连忘返。写得字字有情,情景相融,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