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十首其二)
一死难酬国士知,漆身吞炭只增悲。
英雄定有全身策,狙击君看博浪椎。
【注释】
漆身吞炭: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人豫让忠心于其主智伯,智伯为韩、赵所灭,豫让欲为其报仇,行刺赵襄子未遂。后豫让漆身,灭须去眉,扮成乞丐,吞炭成哑巴再度行刺又遭失败,遂自杀。狙击君看博浪椎:用张良故事。秦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时,张良命大力士以百二十斤铁椎击打秦始皇车驾欲为韩国报仇,未中,遁去。张良逃到下邳(今江苏睢宁)韬光养晦。秦末农民起义时,张良投奔刘邦,为汉开国功臣,封留侯,但张良并未贪图富贵,而是功成身退。狙击:暗中埋伏,伺机袭击。
【评析】
此为咏史诗,所咏对象为豫让与张良。豫让与张良都有行刺报仇的经历,但豫让虽然不惜“漆身吞炭”来报知遇之恩,堪称忠义,却有勇无谋,终遭失败。张良狙击秦始皇不成,全身而退,而后韬光养晦,伺机再起,开创了一番新天地,却又在到达荣耀巅峰的时候急流勇退,这才是英雄本色。古代诗人常咏史明志,在此诗中,诗人通过两位历史人物的比较,表明了他心目中的英雄观:真正的英雄应该是像张良那样既敢于给予敌人迎头痛击,又具有能保全自身的智慧。有勇有谋,千古流芳,方可谓之真英雄,这也是诗人对英雄提出的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