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赏析品读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题解】

这首诗是对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诗的和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浙江绍剧传统剧目,内容取材于《西游记》第二十七回。1961年,浙江省文化厅经改编,将此戏带北京汇报演出。郭沫若于10月18日在民族文化宫看了绍剧《三打》后,与剧组人员谈话,曾联系国际共运内部斗争对剧情加以引申。10月25日,又写成《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主旨在反对当时所说的“修正主义”,自然,唐僧成为诗歌抨击重点。其诗曰:“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11月17日,毛泽东读了郭氏呈诗,写下这首和诗,提出有别于郭氏的评判标准。郭氏在回忆里说:“毛主席的和诗,事实上是改正了我的对于唐僧的偏激的看法。”1962年1月6日,郭氏又有和诗再呈毛泽东。诗曰:“赖有晴空霹雳雷,不叫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番弭大灾。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亿度来。”毛泽东阅此诗后,致信郭氏曰:“和诗好,不要‘千刀当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

【注释】

[郭沫若]生于1892年,逝于1978年。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历史学家。

[白骨堆]指《西游记》中之妖精“白骨精”,在孙悟空棒下,化作“一堆粉骷髅”。

[僧]唐僧,唐代高僧玄奘,曾去印度研究佛学,带回大批经典在长安翻译。小说《西游记》依民间流传唐僧取经事演义成书。小说之唐僧,非历史之唐僧。

[金猴]指《西游记》之孙悟空。下句“孙大圣”同。

【品评】

说“政治议论诗”可,说“政治抒情诗”亦可。

作者“和诗”,本来是诗人与诗人诗情应和,但这首诗因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而有了更为公开的教化作用。

郭沫若诗,将唐僧视为可加千刀万剐之形象。作观众言,无可无不可。毛泽东不同意郭说,重点鞭挞“妖精”。即便回复到《西游记》故事,毛泽东的见地都更为正确而入木三分。

首联“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句,是叙述,是判定,又是议论。追本溯源,对立统一而观之,只要有世界,就有毁坏这个世界的“白骨精”。无可置疑,一言定谳,这是毛泽东的哲学判定!

颔联议论色彩最强。“僧”与“妖”对举,僧“愚氓”,“犹可训”;妖“鬼蜮”,“必成灾”。僧、妖不同属性,故可区别对待。这是很冷静的思考,也是很有原则的划分。政治家的理性与浪漫诗人的偏好,在唐僧评价上各行其道。想来,还是毛泽东正确。“金猴”二句,对孙悟空的赏识溢于言表。“金猴”之“金”,非“金身”之猴,实“金睛”——火眼金睛之猴。眼明,能一眼识破白骨精变化之美女,凡夫俗子不可为也!

尾联,跳出《西游记》或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回到共产主义运动的“今日”。“今日”不平静,“今日”有迷雾,“今日”有妖氛,所以,诗人要“欢呼”孙大圣,希望借他的“金睛”勘破“妖雾”,借他的“千钧棒”痛殴“妖精”。

此诗的理性极强。但“理性”思辨又是充分形象化的。这形象,倒不全在“大地”、“风雷”、“鬼蜮”、“金猴”、“白骨堆”、“千钧棒”等的词语意象,最丰富的意象魔库是《西游记》故事。一步也没离开“西游”故事,所有的人物、事件也都摘取自“西游”体系,在表达的层面上,一丝儿也未掺杂任何时尚政论,但政论之倾向,无处不鲜明,无处不坚刚。

诗仅八句,表述手法却每联不同:精炼概括的叙说(首联),鞭辟入里的阐释(颔联),境界广阔的描绘(颈联),惊天动地的呼唤(尾联),构成一个艺术整合‍‌‍‍‌‍‌‍‍‍‌‍‍‌‍‍‍‌‍‍‌‍‍‍‌‍‍‍‍‌‍‌‍‌‍‌‍‍‌‍‍‍‍‍‍‍‍‍‌‍‍‌‍‍‌‍‌‍‌‍。可谓尽得“言于此而意在彼”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