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辛弃疾词选讲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 — 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二十二岁参加抗金义军,南归后任江阴签判等职。淳熙间历任荆湖南路、江南西路安抚使,罢任后闲居江西上饶。绍熙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后又隐居瓢泉。嘉泰三年(1203)起知绍兴府,改知镇江府,后任兵部侍郎。终身空怀一腔抗金抱负而不得实现,郁郁而终。辛弃疾是宋代存词最多的词人,他以大量的词篇、雄豪而多样的风格进一步弘扬抗金复国、重整河山的时代精神,把爱国豪放词推向词史的峰巅。与苏轼并称 “ 苏辛 ” 。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今人邓广铭有《稼轩词编年笺注》。


水 龙 吟


登建康赏心亭


【题解】


《水龙吟》词调,首见于北宋柳永的咏梅之作(见《历代诗余》卷七十四,今本《乐章集》不载),其次则为章 楶 、苏轼的唱和词。调名的来源,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三谓采李白诗 “ 笛奏龙吟水 ” ,这一说法仅供参考。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时辛弃疾在建康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辛弃疾二十二岁举兵抗金南归,却一直未受重用,满怀壮志无法实现,这就不免产生了作客异乡、江南游子的不遇之感。此词抒发了他登览赏心亭时愤郁复杂的心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1] 。遥岑 [2] 远目,献愁供恨 [3] ,玉簪螺髻 [4]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5] ,江南游子。把吴钩 [6] 看了,栏杆拍遍 [7] ,无人会,登临意 [8]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9]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10]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11]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 英雄泪 [12] 。


(《稼轩词编年笺注》)


【注释】


[1] “ 楚天 ” 二句:描绘了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秋景。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战国时曾属楚国。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


[2] 遥岑:遥远的山。唐韩愈《城南联句》: “ 遥岑出寸碧,远目增双明。 ”


[3] 献愁供恨:引出人的愁思。


[4] 玉簪螺髻:美人头上的玉簪发髻,这里用来比喻层层叠叠远山的美丽。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 “ 山如碧玉簪。 ” 唐皮日休《缥缈峰》: “ 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


[5] “ 落日 ” 二句:作者用落日惨淡、断鸿哀鸣的江南秋景,来衬托登楼眺望、沉思、徘徊的自我抒情者形象,情寓景中。落日:含有比喻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国势危殆之意。断鸿: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6] 吴钩:兵器,一种弯形的刀具。


[7] 栏杆拍遍:宋司马光《续诗话》云: “ 刘概字孟节,青州人。喜为诗,慷慨有气节。举进士及第,为幕僚。一任不得志,弃官隐居冶原山。 …… 富丞相甚礼重之,常在府舍西轩有诗云: ‘ 昔年曾作潇湘客,憔悴东秦归未得。西轩忽见好溪山,如何尚有楚乡忆。读书误人四十年,有时醉把阑干拍。 ’”


[8] 意:包含着诗人极为复杂丰富的情感。


[9] “ 休说 ” 三句:反用晋人张季鹰见秋风起即思故乡的菰菜鲈鱼而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有家难回的思乡情结,抒发了对异族入侵的仇恨和对朝廷的激愤,而且还含蓄地对张季鹰进行了批评,婉转地道出稼轩壮志难酬、不甘归隐的苦闷心情。《世说新语 · 识鉴》: “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 羮 、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 遂命驾便归。 ” 脍:切细的肉。


[10] “ 求田 ” 三句:求田问舍,买田地和房屋。刘郎:刘备。用刘备唾弃求田问舍的许汜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愿做那种借官钻营、不顾国家大事、只谋私利的庸碌之辈,从而表达出辛弃疾的英雄之气。《三国志 · 魏志 · 陈登传》: “ 汜曰: ‘ 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 …… 备问汜: ‘ 君言豪,宁有事邪? ’ 汜曰: ‘ 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 备曰: ‘ 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


[11] “ 可惜 ” 三句:借用晋朝桓温对于流年的感慨,不仅嗟叹自己事业无成而年华老去,而且对于政治 “ 风雨 ” 的摧折表示难言的忧愤。《世说新语 · 言语》: “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 ‘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 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


[12] “ 倩何人 ” 三句:写辛弃疾自伤抱负无法实现,恨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不仅与上片结句 “ 无人会 ” 的孤独感相呼应,而且也是以上所写的各种痛苦的终极外化。倩:请求。红巾翠袖:歌女的服饰,这里代指歌女。 揾 :擦拭。


【集评】


〔 清 〕 陈廷焯《词则 · 放歌集卷一》: “ 雄劲可喜,一结风流悲壮。 ”


菩 萨 蛮


书江西造口 [1] 壁


【题解】


《菩萨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今所见此词之最早者,为敦煌曲辞中的 “ 枕前发尽千般愿 ” ;文人词则首见于《花间集》所录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此词为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时在造口作。词从怀古开端,用比兴手法反映作者渴望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及其羁留后方、抑郁不舒的苦闷。全词慷慨呜咽,言尽意余。


郁孤台下清江水 [2] ,中间多少行人 [3] 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4]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5]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 。


(《稼轩词编年笺注》)


【注释】


[1] 造口: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六十里处。


[2]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贺兰山上,为当地名胜。清江:指赣江。


[3] 行人:金兵侵扰下流离失所的人民。


[4] “ 西北 ” 二句:重山阻隔,自己无法眺望中原故土。长安:借喻北宋都城汴京。


[5] “ 青山 ” 二句:自己向往的抗敌救国大业竟不能如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一般冲破重重山峦的阻隔而前进,终于在朝廷主和派的压制下不得实现。


[6] 鹧鸪:鹧鸪啼声凄切,相传其声为 “ 行不得也哥哥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一: “‘ 闻鹧鸪 ’ 之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 ”


【集评】


〔 清 〕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二: “ 慷慨生哀。 ”


摸 鱼 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 [1] ,同官王正之 [2] 置酒小山亭,为赋。


【题解】


这首词为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时与朋友赋别之作。通篇出以比兴,极写春意阑珊的哀怨之情,以寄托词人政治上的怨愤之感。


更能消、几番风雨 [3] ,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 [4] ,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5] ,天涯芳草无归路 [6] 。怨春不语 [7]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8]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9]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 [10] 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1] 。


(《稼轩词编年笺注》)


【注释】


[1] “ 自湖北 ” 句:诗人由湖北(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荆湖南路)转运副使。宋朝时称转运使为漕司,掌管一路的财赋。


[2] 王正之:王正己,字正之。曾任右司郎官、太府卿等官职,是诗人的旧交。


[3] “ 更能消 ” 二句:再也经受不起几番风雨。消:经得住,消受。


[4] 长怕花开早:花早开便会早落,春天就会早过去了,所以害怕花开早。长:总。


[5] 见说道:听说。


[6] “ 天涯 ” 句:以 “ 无归路 ” 来挽留春,希图春天能因此而留步。宋欧阳修《蝶恋花》: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宋黄庭坚《清平乐》: “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


[7] “ 怨春 ” 句:春天悄悄地溜走了,不给人挽留的机会,故云 “ 怨春 ” 。


[8] “ 算只有 ” 三句:只有那殷勤多情的 “ 画檐蛛网 ” ,整天沾惹飞絮,似乎想把春天留住。此喻关心国事者,人少势孤。或谓蛛网惹絮喻小人误国。


[9] “ 长门事 ” 五句:《汉书 · 孝武陈皇后传》: “ 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 …… 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娇贵,十余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 ‘ 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云: “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 准拟:希望。蛾眉曾有人妒:《楚辞 · 离骚》: “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 蛾眉:蛾的触须细长而弯曲,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这里借指美人。


[10] 玉环:杨贵妃,小名玉环,是唐玄宗宠爱的妃子。安史之乱中,赐死于马嵬坡。飞燕:汉成帝宠幸的皇后。后废为庶人,自杀。


[11] “ 斜阳 ” 二句:比喻国势衰微。 “ 斜阳 ” 可喻指无能的帝王或衰落的王朝。《汉书 · 元后传》: “ 夫日者,众阳之宗,天光之贵,王者之象,人君之位也。 ”


【集评】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 稼轩 ‘ 更能消几番风雨 ’ 一章,词意殊怨,然姿态飞动,极沉郁顿挫之致。起处 ‘ 更能消 ’ 三字,是从千回万转后倒折出来,真是有力如虎。 …… ” 《云韶集》卷五: “ 然沉郁顿宕,笔势飞舞,千古所无。 …… 结得愈凄凉、愈悲郁。 ”


梁启超《饮冰室评词》: “ 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 此首以太白诗法,写忠爱之忱,宛转怨慕,尽态极妍。起处大踏步出来,激切不平。 ‘ 惜春 ’ 两句,惜花惜春。 ‘ 春且住 ’ 两句,留春。 ‘ 怨春 ’ 三句,因留春不住,故怨春。王壬秋谓 ‘ 画檐蛛网 ’ , ‘ 指张俊、秦桧一流人 ’ ,是也。下片,径言本义。 ‘ 长门 ’ 两句,言再幸无望,而所以无望者,则因有人妒也。 ‘ 千金 ’ 两句,更深一层,言纵有相如之赋,仍属无望。脉脉谁诉,与 ‘ 怨春不语 ’ 相应。 ‘ 君莫舞 ’ 两句顿挫,言得宠之人化为尘土,不必伤感。 ‘ 闲愁 ’ 三句,纵笔言今情,但于景中寓情,含思极凄婉。 ”


青 玉 案


元 夕


【题解】


此词极写元宵灯节流光溢彩、热闹繁华的景象,体现出词人不随流俗的幽独孤高。写爱情,寓怀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 。宝马雕车 [2]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3] ,一夜鱼龙舞 [4] 。


蛾儿雪柳 [5] 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6] 处。


(《稼轩词编年笺注》)


【注释】


[1] “ 东风 ” 三句:花千树、星如雨,形容元夕节放的灯非常多。隋唐以来就有元夕节放灯观灯的习俗。唐苏味道《观灯》: “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2] 宝马雕车:观灯的人们乘坐的装饰华美的马车。


[3] 玉壶光转:谓月光普照。唐李华《海上生明月》: “ 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 ” 或以为 “ 玉壶 ” 喻灯,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元夕》: “ 灯之品极多 …… 福州所进则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彻心目。 ”


[4] 鱼龙舞:玩鱼灯、龙灯之类。


[5] 蛾儿雪柳:妇女的装饰。《宣和遗事》前集: “ 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 ”


[6] 阑珊:零落,将尽。


【集评】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丙卷引梁启超语: “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 [1] 赋壮词以寄之


【题解】


《历代诗余》卷一一八引《古今词话》谓此词为 “ 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 ” 别后所作。词中反映作者念念不忘青年时期抗金的战斗生活及其坚持恢复祖国河山、建立功名的壮志。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醉里挑灯 [2] 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 。八百里 [4] 分麾 下 [5] 炙 [6] ,五十弦翻 [7] 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8] 。


马作的卢 [9] 飞快,弓如霹雳 [10] 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11]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稼轩词编年笺注》)


【注释】


[1]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是诗人的好友。


[2] 挑灯:挑灯芯,使灯光变亮。


[3] 梦回:梦醒。吹角连营:连成一片的军营吹起了号角。


[4] 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 · 汰侈》记载王恺有牛名八百里 駮 ,王济与恺赌射,胜而炙牛, “ 一脔便去 ” 。


[5] 麾下:部下。


[6] 炙:烤肉。


[7] 翻:演奏。


[8] “ 沙场 ” 句:秋天战场上检阅军队。古代用兵大多在秋天。


[9]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 · 蜀志 · 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卢马 “ 一踊三丈 ” ,驮他脱险。


[10] 霹雳:惊雷,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北史 · 长孙晟传》: “ 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


[11] “ 了却 ” 句:完成恢复中原的愿望。了却:完成,实现。


【集评】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丙卷引梁启超语: “ 无限感慨,哀同甫,亦自哀也。 ”


鹧 鸪 天


代人赋


【题解】


此词是作者退居江西上饶时的生活写照,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春意盎然的山野景象,从而歌颂农村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


陌上柔桑破嫩芽 [1] ,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2]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 [3] 花。


(《稼轩词编年笺注》)


【注释】


[1] 破嫩芽:长出新芽。


[2] “ 斜日 ” 句:太阳落山时,寒林上空飞着几只归巢的乌鸦。


[3] 荠菜:野生植物,生长在清明前后。


【学生佳作赏析】


温玉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他,以雄豪之气驱使花间丽语;他,以爱国之心书战场壮歌。他,空怀一腔抗金抱负,却郁郁而终;他,本不该是个词人,却把爱国忠贞之气带上词坛。他,就是宋词史上精忠不屈的高贵灵魂 ——  辛弃疾。


叹一曲春之咏叹调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在我眼前是一个高大威武的男儿,细细端详着被几场无情风雨摧残的花枝,粉色的花瓣被打得七零八落,片片坠入春泥,有的甚至飘进了他的怀里,杯中。他无奈,怜惜这花朵,怜惜这美好的春天已经归去,更对自己无法投身前线杀敌而苦闷,一片忠心正如这孤自飘零的花瓣一般,多想在沙场上为国英勇杀敌,可现在只能在这里无奈地感伤春的离去 ……


曲调悠扬婉转,反手一拨,怜春之意便滑至惜春之调上。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在花开之前,他同盼花的其他人都不一样,他只期待花开得晚些,再晚些,这样花儿就会晚点走。但是即使如此,曾经的害怕祈祷如今都只化为了“落红无数”,这更让他惜春之心无处安放,果然,春天终究是要走的。


这一刻,他匆匆地想要留住春天,曲调忽然转急,如疾风般呼啸而过。他对春天断喝:“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辛弃疾,一个铁骨铮铮、“试手补天裂”的猛将,此时,却如同一个孩子一样,扯住春天的裤脚说,春天啊,你留下吧,春草已迷了你的归途,你就留在这里吧。他用一腔柔情在书写留春的绵长之音。


曲调慢慢、慢慢变得凄凉,哀伤 ……


烟柳断肠,却道闲愁苦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无奈,如此挽留,春也依旧不语,词人只能咏叹道:这情世间恐怕也只有这些结网的蜘蛛比我多情,整天用网子捕捉春日的飞絮,这又怎不是一种挽留呢?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词人借陈皇后长门之事的典故,抒发自己在官场政治上的失意,自己因不能上阵杀敌而心生的无限愤懑之情。此处以“蛾眉”借指君臣关系,“相如赋”借指知音难遇,更表现作者与友人相别,纵有一腔豪情,又能和谁说?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不舍。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词人又用赵飞燕、杨玉环之事,喻指嫉妒别人才干而拼命谄媚的小人都没什么好下场,这是词人无可奈何的自我排解与疏导,即使无人陪伴,还有这些历史可以给予他安慰。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尾句作为词人情感的最强音,将自己无法断绝、无法放弃的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联系在一起。“斜阳”“烟柳断肠处”,耐人寻味地点出自己对宋朝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忧虑。


作者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对春的感情中,春意阑珊中极尽悲凉之感。很多人或许觉得可笑,自己都如此悲惨了,居然还有时间去惜春,可这正是古人的柔情,不是么?在岁月的柔光中抓住那丝柔情,让自己的心能在这流光中有一种唤醒,有一种珍惜。


温玉流光,愿芳草年年与情长。


(刘燕婧 20124688 2012级生工2班)


【简评】


语言流畅自然,解析贴切,且注意到词中 “ 抑扬高下 ” 的节奏之美,词的音乐性因之呈现。


英雄的孤独之泪


——  辛弃疾《水龙吟 · 登建康赏心亭》赏析


辛弃疾作为南宋最著名的爱国词人,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宋朝三百年中,文人骚客不少,英雄豪杰辈出,然而,文可与苏轼媲美,武足与岳飞匹敌者,却仅仅辛弃疾一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在辛弃疾的这首词中闪现出的是水无际、天无际、秋无际的景色,好一幅楚天千里清秋图。但在江南游子辛弃疾眼中,有的只是满目青山,满目忧愁,夕阳照残垣,归雁尽哀鸣。他悲苦哀痛当时之国势如落日难挽,伤感于江南游子之自身犹如孤雁失群。他低头抚看,擦拭宝刀,拍遍栏杆,可惜无人理解他登临的旨趣。远方之故乡令人神往,但遭金人蹂躏,思归不得归;然而,随遇而安,买地置屋,一辈子庸庸碌碌,胸无大志,恐怕也确实无脸去见昔日之英雄豪杰。风雨如磐,忧愁如山,时光如水,岁月易逝,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时哉不可与,大运所飘摇,知者难逢,又能请谁唤来少女,为英雄擦拭那伤心的泪水呢?最后的三句一气而下,作一句读。词里用“红巾翠袖”以代美人。唐代王勃《落花落》:“罗袂红巾复往还。”“ 揾 ”,擦拭。“倩何人”者,言无人也,应前文“无人会”句。


辽阔的秋光载负着词人浩茫的心事,一种忧愤,万般无奈,经久不息地充溢在清秋广袤的天水之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尽在不言中,其中又包蕴了多少沉郁和悲怆。难怪有人把他的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誉为“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慨”。虽有满腔报国之志却苦于报国无门,词人也不能常常向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古代英雄之所为,而只是无奈地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和呼号而已。辛弃疾虽有那满腔的热血,恨不得即刻恢复中原,但最后,豪情壮志却也只能换得“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的无奈境地。诵读此词,又有谁能不为辛稼轩的慷慨登临意而怦然动情于怀呢?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抒情。楚天二句,写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遥岑”三句写山,一方面极写远山的美丽,然而远山愈美,引起词人的愁恨亦愈深愈重。另一方面采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写远山献愁供恨。落日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词人用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的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落日”“断鸿”,令人联想到日益衰退的南宋国势,诗人在其中,借由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抒发了自己英雄孤独、壮志难酬的悲愤。本以为可以一展抱负,收复失地,却一直被猜忌排挤。故乡在北方,渡江归宋的诗人,就像一只孤雁断鸿,成了江南游子。他写自己处于闲职,一身抱负无处施展。腰间本应驰骋沙场的宝刀空自悬挂着,诗人内心苦闷,心中强烈的情感却无处发泄,只好用力地拍打着栏杆,可是栏杆拍遍了又怎样?没有人看重他的志向,同样的,他在这个偏安一隅的政治环境里没有知音,更不会有施展抱负的机会。“把吴钩看了”三句直抒胸臆,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几回醉把栏杆拍,胸中无处抒发的苦闷之气只能借打栏杆发泄,强烈的感情蕴藏在相对有些平淡的语气中,却更让人觉得无奈,登临之意无人领会,遥想诗人寂寞孤苦的身影,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在词的下片,他直接言志。用了三个典故。“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反用张翰弃官南归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金人的仇恨和对南宋朝廷的愤慨。最后为诗人的自我感伤,壮志未酬,苦无知己,得不到慰藉与同情,这是何等的孤独和悲哀啊!


(张丽媛 20125256 2012级汉语言文学2班)


【简评】


对词作解析细致,将辛弃疾这位英雄词人的孤独内心剖析深切!


灯火未减,此心阑珊


——  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赏析


东风夜起,点醒满城烟花。元夕佳节,皇城不眠。灯火如昼的花市,涌动着熙熙攘攘的人群。鼓声乐声不绝于耳,花香酒香翩然而至。纵是星河灿烂,也不及此夜胜景之十一。


漫天灯雨融化了冬日的冰冷,满街流光黯淡了穹首的星辰。载歌载舞声中,唯有一人缓缓踱步,似走似停。古井无波的眼中写满了淡然,似完全不被周遭热闹的情绪感染。偶尔微微蹙眉,从容中带着一丝焦灼,不觉身已微移,望向灯火未及的幽暗,惊愕之间眉已舒展。


文人的寂寞,非止于花下独酌、江畔独行。热闹的人群之间,亦能容得下不随流俗的寂寞的心。这就是辛弃疾笔下的寂寞。这位空怀抱负、壮志难酬的词人一生豪情满涨,可是寂寞起来竟是如此一发不可收拾。元夕之夜,郁郁寡欢的他流步于街市,却在回眸一瞥后提起如椽金笔,写下这首《青玉案·元夕》。


上阕极写元宵灯市的流光溢彩、繁华动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短短几笔,便令盛世盛景跃然纸上,而紧随其后的“宝马雕车香满路”更是再添一笔,写尽了大宋王朝的富奢繁华。辛词极工,就是如此充满物质气息的词句读来也倍感清新飘逸,无粉饰之感。“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自然写的是灯市上令人眼花缭乱的活动,描绘出一个美不胜收、引人遐思的梦幻场景。整个上阕写的都是元宵灯节的盛景,豪气冲天,令人心神振奋,神思为之所动。


下阕第一句继承了上阕的繁华:“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想必词人是遇见了一位粉黛还施、巧笑倩兮的佳人,美目流转、笑语盈盈之间便轻而易举地夺走了词人的心神。可惜人潮涌动,恍惚之间,她的身影便隐没于人海。思之心切,词人不自意间便“众里寻他千百度”。全词到此为止皆笼罩着明丽的色彩,若是浅浅读去,甚至会误以为全词的基调是明丽轻快的。就在这戏剧性的一处,作者笔锋陡转,“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便使整首词峰回路转,令人读得心潮迭起,猝然掀起了全词的波澜。铺垫良久,终于是在结尾处吐出了心头的寂寞,于是整首词也随之寂寞了。


千百年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一直为人争相传诵,这寂寞的情感在一度度秋月春风中弥久不衰。于热闹之中的寂寞别有动人滋味,就如漫天灯火后的黑夜,寂寥而深沉。词人稼轩一生壮志报国,胸中纵横金戈铁马,此刻却被儿女情长所伤,似与英雄形象不甚相符。可这才是真实的稼轩,赤胆忠心之下亦有着寸寸柔肠!盛世佳节,幸逢意中人,满腔幽独、满腔寂寞终于有了倾诉的对象。心有千言万语,却在回眸的那一瞬化为无言。读至此处,我甚至开始怀疑这位别有情怀的佳人是否真实存在了。或许确有其人,生性好静,不喜喧闹,翩然撇过人群后便隐于暗处,只留下盈盈笑语萦人耳畔;又或许是词人心中的香草美人,与“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无异,本应皎如月光,灿若烟霞,却被昏庸的君王弃掷于暗处,取次懒回顾。而我更愿意相信的是前者,我总觉得这才是与文人相衬的爱情,于不经意的一瞥中偶遇佳人,暗香涌动间便一发不可收地爱上那个身影。寻得她在灯火阑珊处静立的那一刻,词人心中定是惊喜的,而后寂寞便如野草般疯长。认清现实后,才发现那如莲花般绝美的容颜,终究只是天上的星光,明明就在眼前,却永远无法触及。于是心头箫声呜咽,只留下寂寞的旋律,在天边回荡 ……


灯火仍未减,此心已阑珊。


本以痴绝已放下,怎奈回首又见她。


(任子键 20131589 2013级电子信息工程3班)


【简评】


将词意简单解为男女间的情事,如朱熹之解《关雎》,虽不一定正确,但亦是可行的角度。 “ 诗无达诂 ” ,诗词之美,有时源于多义性。


何处是归程


——  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赏析


轻寒漠漠,春风料峭,又是一年春归处。


阡陌之上,春风咬破了禁锢,桑树抽出鹅黄色的嫩芽。左邻右舍,“沙沙”声此起彼伏,是蚕儿睡醒后贪婪地吮吸春天的味道 ——  撕咬桑叶的声响。平冈之上,细草柔柔,娇嫩欲滴,小牛犊和着春风的韵脚,吹起了春天的笛子,“哞 ——  哞 ——  ”。日斜西山,寒林笼烟,几点归鸦点缀在上空。顺着横斜交错的小路把目光从山的远处拉回,青旗 飏飏 ,那里该是有人家沽酒吧!城郭之内,尽是一片桃菲李芳。风雨有情送春归,风雨无情送春去!只是时雨纷纷,风雨过处,绿肥红瘦,愁杀百花!


若问春在何处?我想溪头那暗香浮动的荠菜花可以解答。


词人笔下,一派春意盎然的山野景象活跃在纸间。此词上片选用几个常见的早春意象写早春乡村景象。下片好像仍然接着上片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词人不可能想不到。所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又像是在写景,又像是发议论,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稼轩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首却清新秀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有人评这首词是歌颂农村纯朴美好的田园生活,但我相信绝不是这么简单。词人在“醉里”也“挑灯看剑”,田园生活固然安稳闲适,但怎能安得下那个曾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江南游子”的心。


孤立地看一篇文学作品,有时很难把它看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在宋金连年交战,“靖康耻,犹未雪”的情况下,词人怎甘寂寥了那颗英雄之心。这首词实际也还是有愁苦之音,在平常的文字里,我看到的是词人安居田园的无奈,不得已而为之。词人不似渊明,能独善其身,安处一隅;不似王摩诘,不被世用而向佛;更不是太白,纵酒狂歌,访遍名山。稼轩心里装的是“金戈铁马,沙场点兵”,“城中桃李愁风雨”只怕不只是“桃李愁风雨”,江山尽在一片风雨飘摇之中,词人焉能不愁?只是“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只是“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春天是美好的,田园是安适的,千百年来田园是许许多多郁郁不得志之人心之所向、情之所托的地方,是他们心身栖息的最后一方净土。但对词人这样以天下为怀的人来说却是莫大的痛苦。词人写美好的田园春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愈显悲苦和无奈。只是词人不放弃,在“春在溪头荠菜花”之句中,盛满了春天的渴望,我又看到词人生生不息的希望和勇气。


春愁黯黯,何处是归程?


(史安文 20133430 2013级地质3班)


【简评】


“ 城中桃李愁风雨 ” ,辛弃疾写得再轻松,也绕不过一个 “ 愁 ” 字去,所谓 “ 一刻不得闲 ” 是也。作者可谓辛弃疾的 “ 异代知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