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花·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篱笆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846),字乐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语言通俗、明白流畅,在风格上自成一体(世称“元白体”)。 他长于各种诗体,特别是叙事长诗,其中“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对后世影响极大。
【字句浅释】
解题:此诗通过对京城里富人高价买花、穷人看花感叹的对比描写,表现了作者敢于以诗歌为人民说话的可贵精神。帝城:即都城。春欲暮:快到暮春(农历三月)的时候。喧喧:嘈杂、喧闹。灼灼:鲜明的样子。戋戋:形容多。五束素:二十五匹帛(一束是五匹)。幄:帐幕。庇:遮蔽、掩护。如故:和原来一样。俗:风俗、习惯。谕:知道、理解。赋:赋税。
【全诗串讲】
京城里快到暮春的时候,嘈杂喧闹车水马龙来往。
都说是欣赏牡丹的季节,成群结队去买花的市场。
牡丹的贵贱价钱不一样,要看树上花儿数目多少。
如果有一百朵大红鲜花,值二十五匹帛价值特高。
树上张着帷幕遮掩太阳,旁边编织篱笆严加防护。
洒了水又用泥土封起来,搬到市场花色鲜艳如故。
家家习以为常成了风俗,人人执迷其中不能醒悟。
有一个农村来的老头子,偶然走到买卖牡丹之处。
低着头他独自深深叹息,叹息的本意没有人体会:
这一丛深色花儿之昂贵,抵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
【言外之意】
快到暮春时,农夫们农事繁忙、食物紧张,而长安城中却热闹非凡:车马喧嚣、人如潮涌、堵街塞巷的都是赏玩和买卖牡丹花的人。一株牡丹的价格,以其树上开了多少花而定,开了一百朵大红牡丹的树竟能值到25匹帛,好大一堆丝织品哪!(那时流行货币与某些货物的互相兑换。) 但因年年牡丹市场都是如此,家家户户已经习以为常,成了一种风俗习惯了,人人都不去想、也不明白这种现象是否正常了。直到一个农村老头子偶来花市,低头长叹,才使作者从他的感叹中醒悟到:这一丛深色花的价值,可是要抵十户中等人家的赋税啊!达官显贵们挥霍无度的钱财,不都是从人民的赋税中来的吗?广大劳动人民,特别是穷苦的农民,他们才是达官显贵们高价买花的最终的付钱人啊!
作者把贫、富之间矛盾的根子揭示到了如此深刻的程度,并敢于用自己的诗歌把它公之于众,为穷人着想、为穷人说话,确实难能可贵,也确实须要勇气。而作者能作到这一步,则是作者长期体恤、关心人民疾苦,修身修心,心有慈悲善念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