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文天祥
文天祥在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以前,过着一种被迫罢官、退归文山的闲适生活,烟雨寒江非但没能销蚀他报效国家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挽狂澜于既倒的信念。这首诗正是文天祥抒发雄心壮志的力作。
前四句描写秋天景色,以一种疏淡自然的笔触,巧妙地捕捉住大自然怀抱中最动人的镜头。
首联写近景。“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随着天色向晚,缀满枫叶的路面笼罩在淡淡的轻烟之中,在如丝的细雨里蓼花开放得愈发娇艳。“淡烟”、“细雨”,用得很有分寸,预示着秋夜愈来愈近,景色也渐渐迷蒙起来,只有染红的枫叶和开着红花的蓼蓝还是那样的引人注目,短短十字把具有浓淡之别的秋夜景色描绘得如此真切,既见巧思,又深得自然之妙。
颔联写远景。“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作者以一种由远及近,又由静及动的艺术手法进一步表现秋夜的沉寂。“宿雁半江画”,半江秋水,宿雁成群,这是静景的勾勒。“寒蛩四壁诗”,秋气清寒,蛩(蟋蟀)声四壁,这是动景的描写。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相映成趣。“悲哉,秋之为气也。”诗人当此之际,不禁慷慨悲歌,一抒胸中积愫,引发出下面四句。
颈联触景生情。“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紧承前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对自己即将进入不惑之年,反躬自问。“少年成老大”,是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乃伤悲”(《文选·长歌行》)的古辞。文天祥二十一岁时,状元及第,二十四岁入京为官,但因秉性刚正不阿,直言上疏,常常得罪权贵,罢官而去。这对一个要求根除弊端、整治朝纲,力图保住半壁江山的有为之士,无疑是莫大的打击,故而有“少年老大”的慨叹。“吾道付逶迤”,紧接上句,喟然兴叹。儒家历来以“行道”为己任,而要行道,就必须出仕。如今独自一人,枯坐空山,又如何能把“吾道”付诸实施呢?“逶迤”,此处形容遥遥无期。但是,诗人志在报国,岂能就此甘休呢!
末联意思直转,诗情陡然振起。“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闻鸡”是用刘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晋书·祖逖传》云:“(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曰: ‘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喻立志报国、习武不辍。“坐欲驰”,《庄子·养生主》: “夫且不止,是谓坐驰。”成玄英疏:“谓形坐而心驰。”这里谓诗人心绪不宁,神往着匡扶大业。最后两句是全诗主旨所在,着意抒发诗人秋夜独坐时的内心活动,率直地表示“丈夫壮气须冲斗”(《生日和谢爱山长句》)的雄心和报效国家建立不朽勋业的抱负。可谓健笔纵横,气宇轩昂,真实地表现出诗人的品格和节操。
诗的前四句写景绘色,后四句抒情言志。写景时不刻意模山范水,而是淡墨渲染;抒情时辞真意切,直抒胸臆,忠肝义胆,历历可见。这种苍茫浑厚的意境,不露雕琢痕迹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表现手法,深得老杜五言律的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