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碧玉歌·吴声歌曲》贵族生活诗

碧玉歌·吴声歌曲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小家碧玉在旧社会中是广泛流行的一个成语,它与大家闺秀不同,指出身门第不高、但颇可爱的女子。这成语的来历即源于《碧玉歌》。《乐府集》收录无名氏《碧玉歌》共五首,上面所引是其中的两首。

《碧玉歌》歌咏的是真人真事。据《通典·乐典》记载,碧玉是晋朝宗室汝南王的姬妾,汝南王非常宠爱她,因此制作了《碧玉歌》。结合《晋书·汝南王亮传》、戴祚《甄异记》等古籍记载,可知汝南王是东晋的司马义(“义”一作“羲”),官至散骑常侍。司马义是东晋皇帝本家,又任高官,故诗中称为“贵德”。碧玉姓刘,出身不高,故诗中称为“小家女”。碧玉擅长唱歌,但容貌并不美,故诗中说“惭无倾城色”。破瓜时,指碧玉年方二八(十六岁)。篆书“瓜”字好像两个“八”字叠成,因此古人用“破瓜”形容女子二八年华。

《碧玉歌》虽然写的是贵族生活,但运用了当时民间的吴歌体,语言通俗生动,感情热烈大胆,富有民歌风味。“感郎不羞郎”两句,更具有民间情歌真率大胆、毫不遮遮掩掩的特色。东晋时代,吴越地区的民间情歌,深受贵族文人喜爱,不但有不少被采录加工,配乐演唱;而且还加以模仿,用来表现上层阶级的风流生活。后者除《碧玉歌》外,还有像王献之《桃叶歌》、无名氏《团扇歌》均是。从此可以充分看到古代民间文学对文人文学的影响。

《甄异记》更载有一则关于碧玉的离奇故事,内容说:司马义临终时,叮嘱碧玉不要再嫁,碧玉允诺。司马义葬后,碧玉准备嫁给邻家。忽见司马义乘马入门,引弓射中其喉,碧玉痛极昏死。隔十多日才苏醒复活,周岁后才能说话。从此她丧失了美妙的歌喉,不再改嫁。这故事荒诞不足信,但反映了古代贵族阶级人士对待姬妾的残忍:不但活着时要占有,连死后也不让对方获得自由。

这两首诗,《玉台新咏》署为孙绰作。孙绰是东晋中期著名文人,擅长写作,与司马义同时。他经常出入于王公贵族之门,为他们写文章。这两首诗,很可能是孙绰应司马义的请求而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