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任用有能力的人

善于任用有能力的人

唐太宗向来注重选拔人才,专门设置吏部,严格选拔任用贤能志士。他常常叮嘱右仆射封德彝说:“官是民之父母,一个官吏就能决定人民的安危和苦乐,所以在选用时一定要谨慎行之,不能草率。要知道用一个好人,就如同引一条沟渠,人才就如水流都进来了。但是一旦用了一个庸人,其他庸才就会蜂拥而至。”

宰相魏征常常和太宗谈论用人的标准。一次他进谏说:“从前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选用人才主要考虑是否有才,没有看其德行。现在天下太平,官吏不需要南征北战,要为民父母,高尚的道德和品行就变得非常重要,因而我们的用人标准也要随之变动。”

唐太宗对此非常赞同,于是根据魏征的建议吩咐下去,让吏部参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人才。过了一段时间,唐太宗见封德彝没有举荐贤才上来,于是质问他:“你的职责就是举贤荐士,最近你可全心全意地工作?”

封德彝无可奈何地说:“臣一直尽心尽力发掘人才,但是现在确实没有什么贤才!”

太宗听后,语重心长地说:“用人不可要求别人面面俱到,也不要看重他的出身门第和家庭背景。人才不在于有无,关键在于如何挖掘。你怎么可以用没有人才来推脱责任呢!难道我要去古代借用他朝的人才吗?一个人再贤能也不能出色地完成所有的事,各个行业都需要人才,所以要广开求贤之路,切莫求全责备!”

封德彝惭愧不已,低头表示说:“微臣以后一定唯才是举!”

从此,吏部改革选拔人才的制度,沿用隋朝的科举制。这个政策一推行,那些寒门庶族子弟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了,为官的根据成绩可以升迁,为民的也能得到合适的官职。

唐太宗经常训导选拔人才的官员说:“不要害怕那些人才比自己强,如果你能给他提供用武之地,你自己得到的将更多。”

唐太宗从不在人才面前炫耀自己英明神武,反而对他们尊敬有加。他还命人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不分出身贵贱。其中就有农民出身的徐世勋、铁匠出身的尉迟敬德和士卒出身的秦叔宝。

后来,太宗在端门接见士人时,看着鱼贯而入的进士禁不住大笑说:“天下的贤才都已被我网罗住了,此乃我朝大幸!”

这些贤臣得到了太宗的尊重和提拔,齐心协助和辅佐他,后来出现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局面。唐太宗也因为“贞观之治”而名垂史册。

善用人者不逞能,不显示自己处处比人强。他让别人得到完成每一件事的功劳,而自己得到的却是成就一番大业的功劳。所以,真正的王者,善于任用贤才,将天下能人志士聚集在自己身边,这就是大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