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决心弃医从文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他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因家境较富裕,他7岁时就被父亲送进私塾“三味书屋”读书。
鲁迅学习十分刻苦认真,所以学习一直名列前茅。13岁时,由于家境衰落,父亲又病倒了,少年鲁迅不得不放弃学业,每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小小年纪就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不久,父亲病逝,鲁迅料理完后事,就决定东渡日本学习医学。那时,由于中国贫穷落后,中国人在国外一直受人歧视,所以出国留学的学子们都非常刻苦努力,想用优异的成绩来为祖国争光。
鲁迅到日本后,尽量回避一些闲杂事情,集中精力刻苦学习。他想用学成的精湛医术,去救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但是,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有一天,教室里放映电影,描述的是日俄战争时的场景,其中一段情节是:他们双方在中国的领土上打仗。
一个中国人当了俄国人的间谍,被日本人抓住要砍头示众。当时围观的许多中国人,他们看着自己的同胞要被日本人杀死,神情麻木,甚至幸灾乐祸。鲁迅实在看不下去了。
这时,一个日本学生,又说了一句:“这些中国人真麻木,他们不亡国谁亡国?应该让更文明的人去‘教化’他们。”鲁迅听到后,实在忍无可忍,想反驳但又说不出来一句话。他用愤怒的目光瞪着那个日本学生,心中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影片中那被绑上刑场的中国人,那些神情麻木的围观者,还有那个日本学生刻薄的话语,这样的国民,如果不从思想上救治,即使医好他们的身体又有什么用。鲁迅不敢往下想,至此他已下定决心弃医从文。
鲁迅要用文学之笔,唤醒沉睡的民众。他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许多优秀作品,以犀利的笔锋对中国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深刻地批判,号召人民起来革命。
鲁迅的一生爱憎分明,他曾两次掩护我们党的领导人瞿秋白躲避敌人的追捕。方志敏烈士的遗作,也是由他亲自转到中共中央的。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人民大众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倒行逆施的国民党政府,则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驳斥。
鲁迅用手中的笔实现着自己的爱国理想,用篇篇作品铺设着救国的道路。毛泽东主席曾经称赞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留下了值得后人敬仰的铮铮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