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肖曼·巴纳姆是一位著名的魔术师,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表演:“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里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会有人上当受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不能时刻反省自己、看清自己,也不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来观察自己。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借助外界的一些信息来认识自己,所以,我们在认识自己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迷失在环境中,并习惯性地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古希腊人就把“认识你自己”刻在了阿波罗神庙的门柱上,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也只能遗憾地说,“认识自己”仍离我们有一段遥远的距离,究其根本,这是因为我们并不了解最真实的自己。
爱因斯坦16岁那年,父亲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我与杰克去清扫南边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需要踩着里面的钢筋踏梯才能进去。杰克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俩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爬了上去;下来的时候,杰克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后面。钻出烟囱后,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杰克的后背、脸上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我看见杰克的模样,心想我一定和他差不多,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杰克看见我全身干干净净,就以为自己和我一样,只简单地洗了洗手就上街了,结果,街上所有的人都笑破了肚子,他们以为杰克是个疯子。”
最后,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我们之所以无法了解到真实的自我,大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诸如他人的言行等,在那些来自外界的信息的暗示下,我们就有可能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就像爱因斯坦的父亲,看着杰克浑身很脏,就以为自己身上也很脏。因此,要想真正地看清自己,我们需要避免陷入别人眼光的谜团中,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镜子。
有一个割草的孩子打电话给陈太太:“您需不需要割草工?”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说:“我的割草工也做了。”这个孩子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已经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了。”孩子挂了电话,哥哥在旁边不解地问道:“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个电话?”孩子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孩子通过打电话向雇主询问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得以进一步认清自己。大多数人难以拥有天生明智和审慎的判断力,实际上,判断力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而信息对于判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我们无法收集到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就难以对自己作出明智的判断,以致最终不能看清自己。
当一个人的情绪低落、失意的时候,他就会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乃至他内心的安全感也会受到影响。这样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其心理的依赖性将大大增强,比较容易受他人言行的信息暗示。所以,当别人说出一段无关痛痒的话时,他们很容易“对号入座”。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倾向。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心理将妨碍我们对自己作出真实的判断。
小贴士心理
我们应该学会面对自己,不要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认为有“缺陷”就试图通过自己的方法将缺陷掩盖起来,其实这是不明智的。试想,当你把自己的眼睛蒙上时,你就真的掩盖了自己的缺陷了吗?因此,无论是缺陷还是优点,我们都应该正确看待,面对自己是认识自己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