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总是拘泥于形式和数字,如何断舍离?
2018年春节,我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祝福,大概有几百条,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也许这就是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教学和帮助每一位简友的原动力。
其中有一位简友问:
2017年,你断舍离有什么新的感悟吗?
这个问题正是我想谈的,我想说的是:
任何一种学习,刚开始都需要形式;
任何一种学习,到一定阶段就不能再拘泥于形式。
什么意思呢?
大家刚开始断舍离的时候,我建议“每日一扔”就是一种形式。刚刚入门,需要一种形式、一个动作来保证在做这件事情。一件特别小的事情,每天每天地做,这就是形式。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我们都有惰性,不如此不足以保证断舍离进行下去。
因为我们刚开始还没有形成习惯,依靠自动型的进行是不现实的。
这就是“刻意练习”,也是“一万个小时”理论的核心要点。
拿健身来打比方,刚开始的时候,要求自己每天跑5公里。这就是一种形式。没了这个要求,就容易流于散漫,半途而废。
形成习惯以后呢,不跑身体就不舒服,这个时候是习惯驱动,就不需要这个形式了,你可以跑3公里,也可以跑10公里。运动的习惯被内化了,你可以想很多办法来锻炼,可以提前下地铁走到单位去,也可以爬楼梯不坐电梯,等等。
具体到断舍离而言,前几年我会要求自己每天扔掉一样东西,要求自己不买衣服,等等。这个阶段,是通过这些形式训练自己,养成断舍离的习惯,养成专注的习惯,收摄自己的心神,最终把心神凝聚在自己喜欢的物品、事情、人身上。
等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之后,也就是2017年及以后,就可以每天不扔或者每天扔很多,就可以想买就买或者不想买就不买。
只是真的到了此刻,已经没有了买买买的冲动,已经没有了需要每天扔掉的东西而已。
我们有一句话,叫只要心里有,就不在乎形式。这句话是对的,但也是无用的。因为任何事情你都可以这么说:
只要心里爱她,无所谓送不送礼物啊。
只要心里平静,就无所谓在尘世还是在深山修行啊。
……
但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问题的关键就是心里没有,所以才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修行。一开始就学济公“酒肉穿肠过”是不对的,他可以“佛祖心中留”,但是你留不住,没有那个慧根。所以他才说“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慧能大师可以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是我们就是需要“时时勤拂拭”,才能不惹尘埃。
王阳明可以讲心外无物,但我们就是需要格物致知。
我坚信自己只是普通人,所以,虽然我明白了上面的很多道理,我可以做到无时无刻不在断舍离,但依然坚持用某种形式来约束自己。只是做起来更容易、更随心所欲了而已。
这就是我2017年关于断舍离的感悟:
随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