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校要求学生献爱心时,家长该怎么办?
某个同学如果患上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某个地方如果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学校都会要求学生捐款捐物献爱心。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公益意识,从慈善角度讲也无可厚非。一般情况下,孩子遇到学校发动同学献爱心时,都比较积极;但现在许多学校要求捐款捐物过多过滥,加之操作不当,献爱心就变成了家长的麻烦事。从家庭的经济收入角度看,这种做法也不尽合理。由于学生本身没有钱,所以只好向父母伸手。因此学生捐款实际上变成了父母捐款。许多情况下的捐款,名为自愿,实为强迫。学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加上青少年的好面子和虚荣心理,捐款往往会形成攀比之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有责任改变这种发动学生捐款的方式,真正地让同学们自主捐款,不要让捐款形成攀比之风,更不要以捐款多少来衡量爱心的价值。
对家长而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让孩子有正确的爱心意识。
第一,捐款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爱心。一元钱也是捐款,只要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尽了一份心意,就是向受捐的人表达了你的爱心,不要与别人攀比,攀比来的爱心是不纯洁的。
第二,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来捐款。压岁钱给了孩子,孩子在使用压岁钱的时候有自主权,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压岁钱来捐款。这样更能体现献爱心的本意。
第三,用节约下来的零花钱捐赠。平时父母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孩子精打细算节约下来了,可用节约下来的钱献爱心。当然,如果孩子用零花钱捐款,使他们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也是不提倡的。
第四,孩子可以参加一定的勤工助学,用自己挣来的钱来捐赠。我们国内的家长,通常都不愿意让孩子从小就自己去赚钱,所以中小学生一般是不会主动去挣钱的。而在国外,经常有一些八九岁的小孩在街边帮人擦皮鞋,在海滩帮别人抹防晒油,以此来挣点零花钱,作为献爱心的经济来源。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很值得借鉴。父母可以允许孩子从事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挣取一点勤工助学的费用。用勤工助学所得来献爱心,则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