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校带走一把“钥匙”
两个月前,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就在互联网上谈论离校前一定要做的事情: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去操场跑一次步;校园里如果有山,就再爬一次山;记下同窗好友的联系方式;拜访你最尊敬的老师;尽可能送每一个你愿意去送的同学,要知道,他们中的某个人也许今生今世不会再见。
这些事情都值得一试,但更值得深思的是新传院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大学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求知阶段,在大学生涯中,您得到的最大一笔财富是什么?”2015年4月3日,我把这道问答题转送给新传院即将毕业的30位同学。下面是回收的几份答卷:
陈丽颖:学习成绩、学习技能并不是我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最大的收获,我获得的精神财富是内心的富足。我开始懂得了哪些是我擅长的、哪些是我薄弱的,这种体悟归功于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学习、生活的经历。现在可以肯定地说:“走出校园我不怕!”
韩婕:大学四年我遇到了种种挫折,支撑我不断克服困难并使我愈发坚强的动力是对待困难的态度——我认为困难和挫折终将转化为财富。
夏厦:在大学生涯中,我得到的最大一笔财富是学会了选择,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一旦作出选择,就要为其所有的后果负责。只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勇敢拼搏,我不会后悔!
袁露:母校让我意识到了学无止境。在准备研究生复试期间,我重读了低年级专业书籍,发现很多之前认为无趣的理论对我很有帮助。未来岁月,我一定要刻苦钻研、认真读书,追求理想信念自信、吃苦敬业自信、专业素养自信、学习能力自信,争取做到“走出校园不要怕,30年后不要悔”!
无须一一列举,仅从以上这几份答卷就可看出,你们真的长大了!
1956年,郭超人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由于去西藏工作的通知书下来了,为了抢在大雪封山以前赶到拉萨报到,他无法等待与其他同学一道去领取毕业证书,也来不及参加学校组织的隆重的欢送会,只是带着一件他认为最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曾经居住过的学生宿舍的房门钥匙,便匆匆忙忙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当时,郭超人是以“挂失”的名义,赔偿了宿舍管理部门5角钱,才带走这把钥匙的。在离开北京大学的最初几年,无论郭超人走到哪里,身边总带着这把钥匙,他将这把钥匙看作北大最有特色的象征。后来成为我国著名记者和新华社负责人的郭超人回忆说,正是这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人类知识宝库的大门,使他看到了一个浩如烟海的伟大世界;正是这把钥匙为他开启了人生的通道,使他得以投身到一个为真理而斗争的战场。这把小小的钥匙为他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我并不是鼓励你们用“挂失”的方式把母校宿舍的钥匙带走。当然,如果大家有兴趣,将来新传院可以购买一批“纪念钥匙”,每把钥匙都附上一张精美卡片,写上宿舍楼号、房号、床位号、入住时间和室友姓名,作为你们大学生活的纪念。不过,有形钥匙并非必需,重要的是离开母校之前要想清楚“在大学生涯中,你得到的最大一笔财富是什么?”母校留给你们的精神财富,将会成为你们开启“知识之门”和“人生通道”的金钥匙。
(本文是2015年6月19日写给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届毕业生的临别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