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配时间是孩子学习管理时间的第一步

合理分配时间是孩子学习管理时间的第一步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父母一再催促孩子干这干那,孩子却不磨蹭到最后一秒钟就根本完不成任务。于是,父母们开始担心了,自己明明对孩子三令五申要珍惜时间,为什么孩子还会如此磨蹭呢?

实际上,从孩子上学开始,他们就慢慢对时间有了感觉,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需要让孩子逐渐养成重视时间的良好意识和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孩子们进行时间管理,实际上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就好像成年人的自律一样;但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几乎都是由父母告诉他们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该怎么做,由此来构成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了解了更多的信息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会逐步增强,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就不听父母的话了。

在对孩子时间管理的教育上,聪明的父母是这样说的:“我会先计算出他所拥有的时间,然后把它分为两部分:学习时间和闲暇时间,让孩子对时间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再列出学习时间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成的目标,然后把学习任务进行时间分配。计划表完成之后,双方签字认可。孩子基本上能够在学习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而闲暇时间只要不违背原则,我都鼓励他自己安排喜欢的活动,比如培养他阅读、绘画、听音乐等兴趣爱好,不过对他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只是作为他的个人才艺修养,让孩子的人生体验更丰富。”

在对孩子时间管理的教育上方法很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约束力和意志力

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需要发掘和锻炼孩子自我管理的约束力和意志力。

0~3岁,这属于孩子的幼年时期,需要父母仔细观察,观察他们的生物节律为他们建立一些起床吃饭睡觉的规则,经常对孩子说:七点钟了,宝宝该起床了。诸如此类的话,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时间的认知。

3~6岁,在这一时期孩子逐步对外界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父母需要重点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性,比如按时吃饭、作息、去幼儿园,学会自己穿衣服和整理玩具等,告诉孩子做事情之前需要思考,比如穿衣服要穿袜子,那在打开衣柜拿衣服和袜子时就会节省时间。

7~12岁,这一时期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时间训练,陪孩子制定读书计划或学习表。假如发现孩子写作业拖沓,则要反省是否给孩子的学习负担太重;假如孩子在这时感到作业永远写不完,那就会让孩子产生能拖则拖的厌学情绪。

13~16岁,在这一时期是孩子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重要转折期,父母可以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规划、安排时间。假如效果不理想,父母则可以记录一下真正的问题以及盲点,假如孩子看电视或上网的时间太多,那就让孩子慢慢改变;假如孩子读书效果不理想,那就需要考虑让孩子改变读书方法。

2.教会孩子认识时间

需要让孩子对时间有个基本认识,了解过去的时间是不能重来的,并对昨天、今天、明天等不同的时间概念有大致的了解。还可以慢慢地教孩子认识时钟,让他们对每天的时间有个大概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告诉他们每天什么时候该吃饭,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起床和上学等,这样他们就会对人们每天的作息时间有初步的了解。

当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次约定一个时间段,这样可以让他们慢慢认识到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十分钟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一个小时可以做些什么事情。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会珍惜时间,并意识到失去的时间是不能找回来的。

3.让孩子有自律的意识

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就可以慢慢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和孩子约定做一件事情,比如玩游戏,可以约定从什么时间开始,玩到什么时间结束。在约定的时间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自己当裁判,亲自下令开始和结束,比如看电视的时候,可以先让孩子先决定看多长时间,然后自己监督自己,假如超过时间则由父母监督提醒。

4.纠正孩子的拖拉习惯

孩子总喜欢拖拉、磨蹭,这也是让许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实际上,孩子喜欢拖拉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时间观念和自律意识。当孩子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但要让孩子认真做,而且要让孩子自己预估完成时间。让孩子知道时间都是自己的,当事情认真完成以后,剩下的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可另行安排。孩子一旦成为了时间的主人,就会提高做事的效率,从而慢慢地改掉做事拖拉的习惯。

5.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事情有轻重缓急,要先做重要的事情,而且还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例如,有作业的时候,作业比玩耍更重要,那时间安排就是先回到家写作业,完成以后再玩。孩子稍微大一些,父母可以教孩子制作时间清单,把自己每天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教孩子制定计划,比如周末怎么样安排,每个月想要完成的事情等。

心理启示

时间管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总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一个高效的人,也一定是具有时间观念、且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的人。父母应该明白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应分配好工作和教育、陪伴孩子的时间,这样就不会手忙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