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自己的全部,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付出自己的全部,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前两年风靡一时的电视剧《虎妈猫爸》里,“虎妈”有一系列台词:“你知道这家里谁是真正为你着想的吗?谁真正关心你,你知道吗?妈妈为了你,连工作都不要了,每天想着你吃什么、学什么,你就和我讲这样的话,你有没有良心啊?”在“虎妈”看来,她为了孩子连工作都不要了,每天都在为孩子操心,但孩子却还不感恩,这是难以理解的。

然而,对孩子来说真的是这样吗?孩子根本不需要父母天天盯着自己,这样只会让自己感到无尽的压力,甚至产生内疚——明明不是孩子的错误,却让孩子以为是他引起的,要孩子负责。

有位孩子表露这样的心声:小时候父母就对我灌输“我为你付出太多”的观点,弄得我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强的罪恶感,觉得自己是父母的负担,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觉得我只有为父母而活着,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想,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我死了也不可惜。

这几乎是中国式父母的悲哀,付出自己的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小月是独生女,从小备受父母呵护,像一个小公主一样。但在小月3岁时,这样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由于家庭生活压力,父母开始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小月夹杂在父母的怒吼、打骂声中,委屈地成长着。

尽管妈妈还是像以前一样对自己呵护备至,但与此同时却给予小月很大的压力,因为妈妈总是说:“小月,为了你,我只能将就跟你爸爸一起生活下去,你可千万不要辜负我的付出”“不管工作多么辛苦,我都想到为了你,坚持下去”“只要你好好读书,我再苦再累都是愿意的”。一旦小月学习成绩下降了,妈妈就会说:“你看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不认真学习,你对得起我吗”“为了你省吃俭用,而且还要遭受你爸爸的冷漠对待,我这是为了谁啊,你可千万要争气啊”。

从小到大,小月都听着这样的声音,刚开始她会感觉非常内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但是,天长日久地听妈妈的诉苦,小月已经感到麻木了。后来,当她再听到妈妈这样的话时,她便很不耐烦地说:“不要总说是为了我了,你要选择离婚就离婚吧,我无所谓的。”这时妈妈便又会说:“这孩子,亏我为她付出那么多,一点儿也不知道感恩。”

父母并不需要激发孩子的内疚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付出和价值。大部分父母的价值观是偏执的,不管孩子是否要求自己牺牲,自己就已经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所以孩子就是亏欠自己的。

但真实情况是,当你选择生下这个孩子时,你也并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本来就是你自己的决定,所以孩子真的不亏欠父母任何东西。父母需要将孩子抚养大,这本来就是父母的义务。这一承诺,在你决定生孩子时就已经作出了,所以你要为后来的所谓牺牲负责。应该负责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总是对孩子诉苦,末了加一句:“我为你付出那么多”。这样的举动无非是彰显自己在抚养子女过程中的艰辛,然而这些需要跟孩子诉说吗。父母的诉苦,只会激发孩子的内疚,甚至给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莫大的压力,最终让孩子心理逐渐走向不健康。有的孩子在这种心理煎熬中,慢慢变得麻木,变得不再感恩,变得冷漠。

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是让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怀着感激的心情去学习。感恩是他学习的动力,也让他的心里充满了爱和温暖,使他成为人见人爱的孩子。孩子需要一颗感恩的心,父母不要让孩子认为什么都是别人应该做的,而是教育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父母,对待他人。这时候,父母就犹如孩子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

如果一个孩子连最起码的感恩都不懂得,你会指望他去爱谁呢?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宠爱中长大,他一个人得到了全家人的所有关爱。这时候,如果父母不教导孩子学会感恩,时间长了,在孩子心里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观点:自己接受多少都是应该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表现出缺乏爱心,成为人们避之而唯恐不及的人。“感恩教育”的缺失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的施行者也有一定的责任,现在的父母过多地注重孩子的学习,而不注重孩子的心理品质,孩子就会因为纵容而变得越来越任性。

小贴士

1.对孩子不要事事包办代替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也可以独立去完成一些事情,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一旦父母对孩子保护太多,干预孩子太多,为孩子打理了一切事务,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甚至觉得父母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时间长了,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了。所以,对孩子的一切事情,父母不要大包大揽,不要为其打理一切事务,让孩子试着独立去做一些事情,一方面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教导孩子学会感恩。

2.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

面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应该首先考虑是否合理,如果是不合理的就要坚决地拒绝,并告诉孩子哪里不合理,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争取所需要的东西。当孩子通过了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所需的时候,他就懂得了珍惜,也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有的父母给孩子提供很丰富的物质条件,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甚至认为他本来就应该拥有一切,于是不懂得珍惜。

3.为孩子做好榜样

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父母在面对自己的父母,要表现出尊敬和孝顺,感谢父辈的养育之恩。家里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要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比较远,也要经常打电话。这样不仅能让孩子看到父母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一样有爱,也能经常告诉孩子,要关心和孝顺长辈,孩子虽然还小,但长期的耳濡目染,也会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洒下感恩的种子。

4.不要太多地谈论自己的苦恼

许多父母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这从表面上看是希望通过诉苦这样的方式来强化孩子心中父母付出比较多的感受,其实却恰恰相反,这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这么多给你,你要偿还”,这样教育下的孩子只会用“形式对形式”来感恩。所以,父母在向孩子灌输“感恩教育”的时候,要适当地谈论自己的苦恼,而不是过多地谈论,这样就会使“感恩”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