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一)

强迫症的诊断与治疗(一)

案例

艾华现在是某师范大学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她是由一所幼儿师范学校保送到这所大学来的。想起在幼师的学习和生活,艾华的自豪神情溢于言表。在幼师的时候,凭着自己聪明的头脑、健康的体质、多才多艺的表现,不论是基础知识课程还是一些艺术类课程,表现都相当突出,尤其是舞蹈和音乐,更是她的强项。她温和的个性、善良的品质更是得到了各科老师的喜爱。快毕业时,学校争取到了二个去师范大学深造的名额,凭着幼师三年取得的各方面的成绩,她战胜了许多竞争对手,被保送到大学继续深造。

进大学后,情况有了些变化。在大学里,原来她所擅长的文艺在这里很少有用武之地,而幼师里并不怎么强调的知识学习却提到了首位。艾华的学习还是很努力的,但是相对于一些经过高考独木桥杀入大学的同学而言,她的基础毕竟薄弱一些,尤其是外语,幼师三年未学而今从头学起更是感觉吃力。大学一年很快过去了,她的成绩并不理想。

大二上学期,艾华的学习更刻苦了,但是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她产生了害怕忘记学习过的知识的强迫思维。她总是不断地想:“我要是忘记了这个公式怎么办?”“要是忘记这些单词怎么办?”虽然自己已经记住了公式与单词,但仍控制不住地担心、害怕。她每遇到一件事情总要往坏处去想,明知那些担心是不必要的,但思想上反复斗争,越想摆脱就越要去想,反而摆脱不了,以至于什么事注意力都难以集中,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她苦恼极了。

分析

千百次地自问一些明知不必去想而又不得不去想的问题确实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即强迫症的一种——强迫观念。强迫症的另外两种形式是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强迫症的核心症状,是最为常见的。有的病人反复地思考某些并无实际意义的问题,如:“动物为什么要分雌雄?”

“树为什么要向上生长?”等等。他们并非研究这些问题的专业人员,也无什么实际需要,但却为这些问题所长期困扰,这称为“强迫思维”。有的人则表现为对自己不放心,如怀疑书包是否装好,投出的信是否忘了贴邮票,是否锁好了门等等,这是“强迫怀疑”。有的人反复回忆以往的事情,如反复回忆已经核对无误的文稿是否其中某句话仍有不妥。这种回忆无法摆脱而又单调之极,称为“强迫回忆”。有的人当见到、听到某一事物会联想到可怕的、不愉快的情景,如有的人见到、听到抽烟就联想到可怕的火灾,这叫“强迫联想”。另外有些人见到“黑”则不由自主地想到“白”;见到“友好”则联想到“危险”,这是强迫性对立思维。

其实,不论是强迫观念,还是强迫意向,或者是强迫行为,它们同属于强迫症,虽然它们的表现有轻有重,不尽相同,但是,其产生的原因却是相近的。

强迫症的病因是很复杂的,一般地说与病人的强迫人格及一些社会因素有关。不过具体到强迫症患者个人各有不同。

有些病人是在强迫人格的基础上逐渐出现强迫症状的。这些人心理上总是要使自身或周围环境保持某种固定的模式,他们注重细节,力求准确,总有“不完善”或“不安全”或“难以确定”的感觉。当其进入青少年时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在与社会交往日益密切过程中的不适应,均可导致强迫症状的出现。

有些病人是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换加重了责任,工作学习又过分繁重紧张,要求过分严格,或者处境不顺利,常担心发生意外,或恋爱、婚姻、家庭不如意等,都可造成长期的思想紧张,使情绪焦虑不安,逐渐出现一些强迫症状。

另外,亲人死亡、突然的惊吓、严重的意外事故、意想不到的情感突变、巨大的财产损失等均可带来思想上的沉重打击,导致心理失衡,感到紧张、痛苦、焦虑及恐惧,惟恐祸不单行,因而反复思考和检点自己的言行或安全措施,逐渐地,一些强迫症状便油然而生了。

强迫症是令人苦恼的。对强迫观念者来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思考一些毫无用处的问题,无端地消耗了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今天,到了去除这些强迫观念的时候了。

思维停顿法。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用某种强制性信号禁止强迫性观念的出现,最简单的做法便是对着不听使唤的大脑猛喝一声:“停!”

第一阶段是患者请自己的亲属朋友做助手喊“停”。当助手说“开始”后,患者便一心一意地进行通常的强迫思维,出现想法时便抬食指示意,助手便说一句“停!”并用木条击桌出声,接着要求患者也大喊一声“停!”重复20次。

第二阶段做法和上一阶段相似,所不同的是助手说“停”后,不用木条击桌,患者跟着喊“停!”(也进行20次)。

第三阶段做法也和第一阶段类似,但患者出现强迫思维时,助手既不喊“停”也不敲桌,只是要求患者随着想象喊“停!”同样20次。

第四阶段,患者进行自我思维停顿法。患者努力想象努力听到自己对自己高喊“停!”患者独自一人不断练习,直到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停”的高喊声。

只要你不断努力,那些该死的鬼念头就会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