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梦游症的发生

如何减少梦游症的发生

案例

许多“武侠迷”对金庸小说《连城诀》中的一段故事难以忘怀,也感到十分地好奇:铁骨墨莺梅念笙的三个弟子万震山、言达平和戚长发为争夺师父的《连城剑谱》大打出手。

他们不惜杀死师父,同门相残。一日,大徒弟万震山以做寿为名将师弟戚长发骗到自家。他找了个理由将戚长发引入内室,试图将其扼死,而铁索横江戚长发发现敌不过大师兄,便闭气装死。万见戚已无气息,便把他的“尸身”放在内室中的夹墙内,并从外面将墙砌好,可戚却趁其不在时踢开封墙逃走了。

万震山做完此事不久发现封墙的砖头有一块凸出,内心十分不安,但也未采取什么举动。不料此后,他却患了离魂症。每日在熟睡时,他都会起身离开床铺,在屋内站定。他双目紧闭,就像游戏一样,首先双手不住地在空中抓什么东西,就像是在拆墙洞,然后,他便将一个空无所有的重物塞入空无所有的墙涧,凌空用力推了几下,之后拾起地下空无所有的砖头,得意洋洋地砌起墙来。砌完墙,他又刷起“石灰”来,直到“功夫”做得妥妥帖帖,这才脸露微笑,上床安睡。

分析

万震山所患的“离魂症”其实今日看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梦游症。梦游症也是神经症的一种,有人认为它是癔症性精神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梦游症的特征是在特定时间里,一个人在以正常方式进入睡眠后,又在似睡眠状态下采取特定的活动。在梦游时,他与周围的环境失去了联系,似乎生活在一个私人的世界里从事某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但他本人并没有清醒过来。他最后回到床上,重新进入睡眠状态,而清晨起来并不记得晚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金庸先生笔下的离魂症,诡异而又神奇,它代表了常人对梦游症的看法,然而这种观点与现实生活中的梦游症是有一定差距的。

首先,人们一般认为梦游者的眼睛是紧闭的,就像万震山一样紧闭二目砌墙或做些其他的事,其实梦游者眼睛是半开或全开的,他们行动的姿势与平时无异。

其次,常人认为梦游者会有某些表情,比如万震山面露微笑地砌墙,其实,梦游者的表情一般是呆板的,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反应,并且梦游者也很难强行唤醒。

除此之外,人们对梦游所津津乐道的一点,是认为梦游者胆子奇大,往往能做出许多惊险之事,甚至有人会杀人放火。其实梦游者很少做越出常规的事,梦游时也极少做出伤害性的过激行为。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人人皆做,但梦游却不是人人都曾有过的。一般说来,梦游在儿童时期出现得较多,资料显示,约有25%的儿童有过梦游行为,但成人出现这种现象则极少,像万震山砌墙那样,则可以看做是一种病态了。

对于梦游原因的解释,金庸先生在《连城诀》中对万震山的分析相当准确,他认为,万震山之所以患上离魂症,是因为万将师弟戚长发封入夹墙后,次日见到封墙的砖头有一块凸出,便内心非常不安,他一直怕戚长发的“僵尸”从墙洞里钻出来,因此才要睡梦中起身砌墙,砌了一次又一次,要将墙洞封得牢牢的。

金庸先生的分析是符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弗洛伊德认为,梦游是一种潜意识中压抑的情绪在适当的时机发作的表现。梦游患者总有一些痛苦的经历,这些痛苦压抑在潜意识中,而梦游者的梦游行为则十有八九代表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如有的儿童在自己的某位亲人离开,而自己又在别的亲人身上体验不到更多的温暖时,他便会有时出现梦游的现象。其实这种梦游往往是思念亲人所致,梦中出走代表着他们要去寻找亲人的想法。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很直观地解释梦游症:当本我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们冲破了值勤的自我的警戒;面对来势汹涌的本我力量,值勤的自我只可逃避不管;有个别值勤的自我还被抓来做助手,因为人的言行都是自我的职责;当本我胡闹了一会儿以后,能量消耗了不少,自我的值勤者立即把本我赶回了牢笼;为了逃避自我的惩罚,自我隐情不报,结果梦游者醒来以后便对刚才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便可以找出一些办法来治疗万震山的“离魂症”了。

精神宣泄法。梦游是精神压抑造成的,所以要根治梦游症必须要做的是解除内心深处的压抑。找到压抑之源,继而解除,便可以缓解或消除梦游的发生。如万震山梦中砌墙,如果让他观察一下夹墙中戚尸存在与否或白天真的将墙砌牢,了却心中的不安,那么就会减少梦游的发生。而儿童的由于思念亲人则梦游,就需要管教者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使其减少对亲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