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划粥苦读
范仲淹,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世称“范文正公”。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生在苏州,两岁时丧父,随母亲改嫁,生活艰苦贫困。十岁时,母亲把他送到当时的醴泉寺读书。
范仲淹学习很刻苦,常一个人伴灯苦读,直到东方欲晓之时才休息一小会儿。为了节省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他每天煮一锅粥,放凉、凝冻之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咸菜吃下,并不烧火炒菜,吃完了接着埋头读书。
寺里的僧人见他如此苦学,非常佩服,问他为什么这样不顾艰苦,发奋读书,范仲淹答道:“如果不读书,只贪图享受,那样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寒来暑往,范仲淹在寺中一读就是几年,学业大有进步,但他并不满足,渴望离开孤陋寡闻的醴泉寺,到更广阔的天地里求师访友,开阔眼界,广泛摄取知识,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于是,他独自一人,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来到南京,进入思慕已久的南都学舍。
在这里,范仲淹感觉眼界大开,既有众多名师,又有可以切磋的同学,书籍更是满架,他于是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
范仲淹在南都学舍依旧“断齑划粥”,埋头苦读。同学中有个南都留守的儿子,看到他忘我攻读,每天只吃粥和咸菜,很受感动,回家告诉了父亲,留守很欣赏仲淹的精神,并让人给他送去许多酒菜。然而几天之后,留守的儿子发现食物都腐烂了,仍原封未动。他不仅责备道:“你为何如此清高?难道是怀疑我父亲别有用心吗?”
仲淹忙谢罪道:“令尊的厚意我很感激,只是我已习惯于粗茶淡饭,如果养成贪吃的毛病,以后吃不得苦,又怎么能有所作为呢?”
就这样,范仲淹昼夜苦学,备尝艰辛,最穷困时两顿粥都吃不上,但他从不懈怠,为了抓紧时间,甚至五年未曾解衣就枕。滴水成冰的冬夜,实在困倦不堪,就用冷水浇头,继续学习。
艰苦生活的磨练.勤奋刻苦的学习,不仅使范仲淹获得了广博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俭朴的生活作风,为他做官后关心民间疾苦打下了基础,并初步树立了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他终于成为才学过人的学者,忧国忧民的政治家。
◆身居显贵之后的范仲淹仍廉俭砺志而求真,他常如此教育儿女,一个人,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千万不能贪图安逸,否则,就会缺乏进取心,难以成功。这也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准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要像挖出井底的水一样,需要坚韧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