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灯筏惑明军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的一天晚上,与京口(今江苏镇江)明军隔江对峙的江北清军将军府内,决定最后破敌方案的会议已接近尾声了。“好!用刚才大家商定的迷敌之计渡江进攻,就这么定了。”清军将领戴上有花翎的武官帽,纷纷步出大将军府,去执行各自的任务。
与此同时,京口明军守将杨文骢的帅府内,杨文骢也在召集各路将领议事,他命令士兵加强对江北的观察瞭望,一旦发现敌情,立刻报告。
杨文骢用过晚餐后,伏在案桌地图上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京口守备。突然一个卫兵进来报告说江中发现大片灯火。“哦,清兵果然是夜间渡江。”杨文骢披上衣服,登上瞭望楼一看,江北果然有大片游动的火光向江中移来,一定是大队渡江的战船。“命令炮火射击!”一时间,大炮轰鸣。在南岸猛烈的炮火轰击下,那些在江中移动的灯火逐个被击沉熄灭了。
“哈哈,主帅,您看这些清军哪里经得起我大明神炮一击。”副将郑鸿达大笑着赶来向杨文骢报功了。
“哼,就要这么狠打猛攻,方能阻止清军渡江。”杨文骢满意地说。
明军官兵为庆祝刚才的胜利,都开始饮酒作乐,闹成一片。不一会,浓雾弥漫。明军的巡逻兵,在浓雾中再次来到江边巡逻时,隐约听到江中有楫橹咿呀的声音。“不好,江中好像有船过来。”巡逻兵定神细看江面,只见,大片的清军战船离岸只有几丈远了。“清军过江来啦!”他们声嘶力竭大叫了起来。可是,等到杨文骢清醒过来,清军已经登岸了。仓皇列阵抵抗的明军在清兵的猛烈攻击下大败。
原来,清军为迷惑敌人,用竹木编制了许多渡水大筏,置上灯火,放入江中流动,迷惑明军,吸引其炮火,消耗其战斗力。随后他们又乘浓雾发动真正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