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织信息网的人

勤织信息网的人

山东省牟平县青年农民姜元陈于1985年承包了一家村办小服装厂,不仅使这个厂转亏为盈,而且将产品打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声名显赫,引人注目。

姜元陈在接手这家村办厂时,业务员和熟练工因本厂处境不妙,已纷纷另攀高枝,远走高飞,只剩下6个学徒工和几十台旧机器。怎么办?搞时装竞争不过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搞加工因村办厂地处偏僻揽不到活;生产大路货,更要担卖不出去的风险!

但是姜元陈精通服装裁剪业务,完全可以将学徒工培养成为熟练工,设备不足可以添置,关键是业务。他相信服装是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头项大事,尽管市场上服装很多,但总有自己图生存谋发展的机会的。

于是,他就到市场上去探听服装行情。他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听到一个青年妇女抱怨道:“买件小孩衣服这么难,各个商店都没合适的!”他就把这个信息输进脑子里。

接着他又跑了不少地方,获得了不少信息。终于摸到了服装市场四多四少的现象:成人服装多,童装少;女装多,男装少;上衣多,裤子少;传统服装多,新颖服装少。他回到了厂里,根据这“四多四少”的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并迅速安排生产,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他们的厂虽处偏僻地区,但现代化的通信使他随时能感到服装市场脉搏的跳动。他不仅广泛使用电话、电报,经常乘车外出,东奔西跑,捕捉新的信息,还在各地建立信息网络,使他能了解越来越多的行情。

有一次,上海的信息点给他寄来了一份即将推出的一种“将军服”的样品和设计图纸,他看了觉得式样果然不错,上市后定能畅销,但他又想到上海的生产厂家规模很大,他们批量生产投入市场,农村小厂是无法望其项背的。小厂跟大厂,亦步亦趋,总要吃苦头的,只有超越大厂,超在前头,才能领先一步,争取主动。他经过反复思索和设计,搞出了一种比“将军服”更新颖的“元帅服”。当他们的“元帅服”进入上海市场后,“将军服”的畅销势头已过,“元帅服”便取而代之,一下子成了热门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