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必然苦
南怀瑾先生说:简单地说,你做了一切善事而不执着,执着了就是凡夫的事,不执着才是菩萨道。利人、救世、修一切善行,并没有特殊之处,是做一个人义所当为,是本分的事。
我们经常说做事要坚持,有执着心。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要执着向上,积极努力才行,否则难以成功。但是,执着不一定就能成功。很多时候,太执着了,反而成为自己的压力,达不到反而更苦。所以说,对于一些无谓的执着,就没必要再执着,免得痛苦。
那么什么样的执着是无谓的呢?就是在争取的过程中,发现很难再进行下去,再进行下去不但没有结果,也没有意义,那么,这种执着就没了必要,成了负担,不如放下。
佛家说:“执着就苦”,人生苦的根源就在于欲望,在于对某种欲望追求的执着。一旦执着,欲望得到满足,就高兴;否则,执着了一气,结果没能如愿,就痛苦。因为付出了投入了,却没得到,于是痛苦。欲望不断,执着心不断,所以痛苦也不断。
那么,我们不是出家人,不可能断绝欲望,如果为了减少痛苦,那么宁愿不追求,不执着吗?当然不是。人有欲望,有追求,有执着心,是必然的,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是说,鉴于看到一些无谓的执着的无果无意义,就不如学会理智些,智慧些,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执着。免得期望和投入太多,失望越大,得不偿失,并且浪费生命。一旦发现不可能成功,就不如掉转方向,改变计划,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到自己最应该做的事情上,这样,才能减少生命的浪费,如古人所说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才能取得成功。
而事实上,虽然我们主张真诚生活,认真做人做事,但有些事情却不能太认真,因为严格来说没有道理,又何必太认真呢?太认真了,就不免陷入理想或者是完美主义的境地而不能自拔,搞得自己太累,也牵累到别人,给自己加压。不如轻松自然地活,积极认真但又通达明理。那句有名的“难得糊涂”,说的就是做人做事,有时不必太认真,要明白世上的一切没有完美,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道理。这样,就不会太执着,也不会太认真了。而是学会了适当糊涂些,有时不妨抱一种无所谓态度,怀一种差不多主义,打个马虎眼儿,就让那事过去吧,何必太较真,何必非要弄个究竟?没有什么意义,事实就是证明,何必再求个心理平衡,证明什么,则更没必要,学会豁达处世为人。只要不失自己的人格和原则,不要乱了是非对错的标准,那么,一切事情不必太认真。真正好的活法是越活越简单,越轻松,越快乐。所以不必太认真。
世上只因为对“我执”字太真,所以种种嗜好、烦恼就来了。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是破的之言也。只因为世上人把自“我执”看得太重,所以才会产生多种嗜好多种烦恼。古人说:“假如已经不再知道有我的存在,又如何知道物的可贵呢?”又说:“假如能明白连身体也在幻化中,一切都不是我所能掌握所能拥有,那么世间还有什么烦恼能侵害我呢?”真是有道理啊。
有一次,有位僧人问南泉禅师:“连马大师在内以前的祖师们都讲即心即佛,可现在您却说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为此修行的人都疑惑不解,请大师发发慈悲,指点一下迷津。”
南泉道:“即心是佛,平常心是道,你们众人不加实证的就认为那是道是佛,这是一种执迷。”南泉和尚反其言而言之,一下点中了众人的要害,切断了凡夫们的执着之念。
对此无门和尚评赞道:“天晴就出太阳,天下雨地上就会湿。这是明明白白最简单不过的事,真理也一样,不过说的这样明白,也会有人怀疑不信的。总之,执着于自我的人,什么事都是在疑惑中。”
什么是真正的放下,我们从佛家的放下,可得到启示。
一次,岩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赵州回答:“放下着。”
尊者则说:“一物不将来,放下干什么?”
赵州回答:“担取去。”
岩阳尊者问:“我抛弃一切两手空空,心里坦荡荡地来到这里,我悟到禅了吗?”
“那么你把你心里紧紧抱着的观念放下吧。”
赵州从正反两面点明了禅者的达观清澈、不执着于物的心境。不执着于物,亦不执着于念,才是真正的悟。一位想修禅的妇人把“放下着”误解成了“脱衣服”。于是进净室参禅时,她在老尼面前赤裸着全身,一丝不挂。纵使这样,她的师傅还是指出:“还挂念着什么!”是啊,她的心里难道没挂着她是一个女人的意念吗?一丝不挂固然说明她的决心,但她却没参悟到在参悟的世界里不分性别、众生平等的妙理。
世人总是太执着,难以放下,不想舍得,尤其对于感情,一个人在痴情中时,总是难以自拔,总觉得只要我努力争取,就会感动对方,唤起他对自己的感觉。岂不知,感情这件事最是没有道理可言,不是说应该怎样,不是努力就一定能办到的。它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且不仅需要两个人都要有感觉,而且要求这种感觉能和拍,所谓心有灵犀,两情相悦,否则,光一头热,是不可能如愿的。如果不是对方情愿妥协,或者将就答应,那么这样的一厢情愿几乎是徒劳的。所以,单相思或者只是一方有意的感情,往往没有结果,就是这个原因。但陷在情网中的人往往不能自知,头脑也不清醒,所以世上这种人很多,都是他自己造的境,自己造的景,自己布的迷阵,出不来了。只有当他完全失望,或者是有所领悟,有一份别的感情趁机而入时,才可能明白这种执着不必要,然后放下,从此学会放下和舍得。也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投入都有收获,有时,投入越多伤害越多。从此学会不轻易投入,因为“吃一堑,长一智”,免得受伤害。感情上尤其是如此。
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感觉到可能是徒劳,不如保持警惕,观望,难得结果,再坚持没有意义,不如决定放弃。为了免得徒劳无功,所以不必太执着。
自己不要执着,事理自然显着。所以,顺应大道,顺道而行,顺其自然地活着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