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兴利除害·灵活变通,刘晏理财有术

因势利导·兴利除害·灵活变通,刘晏理财有术

刘晏,精力充沛,机智多谋,遇事能灵活变通,尤其善于理财。唐代宗时,刚刚经过安史之乱,京师长安粮食奇缺,斗米千钱。刘晏被任命为东都、河南、江淮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负责全国的财务工作和物资的调运。从前关东的货物运到长安,因为黄河水流湍急,经常出事。如果有人运一石谷物,到长安能剩下八斗,就是相当不错的了,朝廷还要给予优厚的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特点、水运条件都不相同,应当根据这些河流的具体情况,建造运输船只,训练运粮士兵。于是,沿着河流设置一些仓库,作为运粮的中转站,前一河段的船队把粮食运到这里,下一河段的船队把粮食接着运走。这样一来由于各船队对本河段的情况很熟悉,又进行过专门训练,因而就能保证粮食安全运到京师。当时从江南运粮到京师,每年多达一百一十万石,没有一斗、一升沉入水中。当时国家的赋税满足不了军队和政府的开支,刘晏就用经营食盐的利润来补充。他认为盐吏太多会增加老百姓负担,所以他只在产盐的地区设置官员,收购食盐,然后把盐转卖给商人,随便商人到哪里去贩卖,都不加干涉,有些地区距产盐地较远,官府就运盐到那里贮存起来。有的时候盐商不来,盐价昂贵,就把官府贮存的盐降价出售,这被称为常平盐。官府从中获利而老百姓也不缺盐了。当初在江淮一带经营食盐,每年所得利润只有四十万缗,到大历末年,竟达到了六百余万缗。从而国家经费充足,又满足了百姓的需要。刘晏常常用重金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在各地设置传递站,收集物价情况,虽然是很远的地方,几天之内刘晏就能掌握清楚。因而各地经济的发展,商品的流通,全部在他的掌握之中。国家能从中获利,而各地也不会出现物价相差悬殊的现象。刘晏在主持财政工作时,还在各地设置知院官,每月把下雨、下雪、丰收、歉收的情况汇报上来。丰收了由官府用高一些的价格买入粮食,欠收了由官府用低一些价格卖给老百姓,或者官府用粮食和老百姓交换杂货,使老百姓能得到粮食,而官府则把杂货运到丰收的地方卖掉。每当某一州县发生灾荒,知院官就要预测本年度的欠收,事先向刘晏报告,并提出需要免除多少赋税,救助多少粮食。到时不等州、县申请,刘晏已经把情况上奏给皇帝,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会等老百姓贫穷困苦、流亡饿死之后,再去救助他们,因而人口增加很快。(《新唐书·食货志》、《新唐书·刘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