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兴利除害·郁洲易得,弃之反利

因势利导·兴利除害·郁洲易得,弃之反利

北魏将卢昶攻占朐山(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海州镇),游肇向朝廷进言说:“朐山不毛之地,远在海滨,山多水多,没有人居住,对我而言不是急用之地,而对于贼众来说却有利。有利,必拚死争夺,非急,则只在不得已之情势下才应付。以不得已之众攻打致死之师,恐怕旷日持久,开销甚巨。假如硬要夺取朐山,白白与人交战,最后也难守住,此所谓得无益之田地也。早听说贼将屡次请求以宿豫来换取朐山,我以为可以考虑答应他们的要求。朐山占领时间越长,危险损弊就越多,应速作决断。假如这样做,宿豫不战而伏。用一无用之地,收复我原有的疆土,将士兵刃之苦一下解脱,利甚大矣!”世宗宣武帝元恪正要依计而行,卢昶失败的消息就传来了,此事只好作罢。后来,南齐武帝萧衍军主徐玄明斩杀齐的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级,举郁洲归附北魏。当朝廷议定派兵赴援,独游肇又上书道:“徐玄明归顺我,虽说理应赴救,但每件事都有利大利小之分,或因害怕举兵反而功多,或因事小反而生患,并不一定要事事兼顾。现在六里、朐山一带,濒临海滨,地势低湿,不能住人,而郁洲更在海中,此所谓虽获石田,得之无用。如果周围的地方都不在我军手里,六里虽克,还是守不住,更何况又是事未明朗的情况下惊动各地军营,而争夺的又不是什么要地。况且六里挨近敌人的势力,对于他们十分重要,离我很远,且无足轻重。若以离之较远的军队,去攻打与之邻近的敌人,双方兵力悬殊,不可能抵挡住。而如今又是多灾拮据之年,老百姓衣食无着,饿死者已不少,为何要在正应稳定的时候去大动干戈?各类军输补给,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供应。通观左右,只有百弊而无一利。退一步说,我们接纳了新附的人,欲其心服便成了迫切问题,只能尽量安抚,不宜过于劳动他们,负担重了就生怨,生怨就思叛,思叛则不自安,不安就会造成动乱。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举兵也难释解。此事不可小看,应放弃这种小利,以免造成大损。”元恪未采纳他的建议。(《魏书·游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