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刀会起义(185年9月~1855年月)》真实记录与故事

上海小刀会起义(185年9月~1855年月)

1853年(清咸丰三年)9月至1855年(咸丰五年)2月,刘丽川等领导上海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城市武装起义。

小刀会是天地会分支之一,成员以贫苦农民及手工业者为主。1853年春,太平天国军攻克江宁(今江苏南京)后,上海小刀会也积极准备武装起义。8月17日,徐耀领导嘉定农民1,000多人捣毁县署,随即退出,与青浦小刀会首领周立春和上海小刀会首领刘丽川联系。9月5日,周立春率众攻占嘉定县城。7日,刘丽川在上海起兵响应,击毙上海知县袁祖德,活捉苏松太道台吴健彰,占领上海县城,建立“大明国”,刘丽川被推为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不久,又改称大明太平天国,奉洪秀全为领袖。刘丽川、周立春由上海、嘉定分兵攻占宝山、南汇、川沙、青浦诸县城,并准备夺取苏州,挺进镇江,与太平军会合。起义军两攻太仓受挫,遂放弃西进计划。

上海小刀会起义后,清朝廷急从围攻太平天国天京(今江苏南京)的江南大营抽兵东进,会同江苏巡抚许乃钊、按察使吉尔杭阿等部合攻起义军。9月22日清军陷嘉定,周立春被俘牺牲,其女周秀英及徐耀率余部转入上海城。至27日,青浦、宝山、南汇、川沙先后失陷,起义军7,000人撤入上海城内坚守,屡挫来犯清军。1854年7月,许乃钊以师久无功被革职,吉尔杭阿升任江苏巡抚。吉尔杭阿上任后,加紧与外国侵略者勾结,共同镇压小刀会起义。

上海县城北面洋泾滨地区有外国租界。小刀会起义之初,英、美、法三国领事以避免损坏租界建筑物为由,宣布中立,禁止清军从北面进攻起义军。1854年4月4日,英、美还曾借口清军袭击租界侨民,出兵攻打泥城滨的清军。但当清军求和,英、美、法又获得上海海关控制权后,即撕下“中立”面具,公开与清军联合。9月,侵略者在县城与租界间建筑围墙,隔绝起义军运粮通道。同时,将军舰、汽船泊于黄埔江。12月9日,法国强拆起义军洋泾滨南岸炮台,双方发生冲突,法舰炮轰县城和小东门外起义军炮台。1855年1月6日,法军400人与数千清军合攻县城北门。起义军长期困守,弹尽粮绝,刘丽川决定分路突围。2月16日夜,潘起亮率部分起义军由小东门突围至镇江,加入了太平军;17日夜,刘丽川率军由城西门突围,行至虹桥时与清军激战身亡。次日,清军占领上海城。剩余的起义军一部分退到农村活动,一部分退到江西参加天地会起义军。

上海小刀会起义坚持了17个月,有力支持了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打击了清王朝及外国侵略者,但起义后长期困守孤城,是一大失误。

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建立政权推举刘丽川为“大明国统理正教招讨大元帅”,建元天运。图为刘丽川发布的安民告示。

上海小刀会起义指挥部旧址——点春堂,今上海豫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