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945年8月~1946年6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内的阶级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力图保持其在全国的统治;而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则要求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因此,战后的中国围绕着“建什么国”的问题展开了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斗争。
在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大部退至西南、西北的大后方,抗战结束时,国民党政府迅速把大量军队运往华中、华东、华北和东北,以受降为名,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恢复其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并准备对解放区发动军事进攻,企图完全剥夺在敌后战场浴血奋战八年的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接受日伪投降,收缴日伪武装的权利。在国民党政府的命令下,大批国民党军队由陆路、海路和空中迅速向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开进,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干线,并进犯解放区。此时,美国不仅派出大量军舰、飞机帮助运送大批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而且还直接派遣海军陆战队9万多人,以“盟军”身份在塘沽、秦皇岛、上海、青岛等地登陆,配合国民党军行动。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强大和国内外人民普遍要求和平的呼声,也由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因此,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支持和计谋下,便在政治上以和平谈判来欺骗舆论,掩盖其备战活动,要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基于这种打算,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8月14至23日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
中国共产党对于战后的错综复杂形势和严重的内战危机,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和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国民党反革命两手的策略。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飞赴重庆与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在谈判期间,中共中央针对国民党不断派兵向解放区进犯的行径,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并在山西上党等地区歼灭了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经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斗争,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了《国内和平协定》(简称《双十协定》)。随后,人民解放军主动撤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北、湖南、河南等8个解放区。而国民党政府仍以大量军队向华北、华中、东北多处解放区进犯。据不完全统计,从1946年1至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达4,365次,占领城市40余座,村镇2,577余个。
总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一切渠道竭尽努力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但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内战的决心已定。不到一年,全面内战终于爆发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解放、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而战斗的历史,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