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袁战争(191年7~9月)
1913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革命战争,也称“二次革命”或“癸丑之役”。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背弃“谨守宪法”的承诺,建立专制独裁统治。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暗杀了拥护共和的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26日签定“善后大借款”合同,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3月26日,孙中山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呼吁立即兴师讨袁。7月12日,原江西都督李烈钧响应孙中山号召,在湖口宣布江西独立,并向九江的袁军发动进攻,自此,“讨袁战争”拉开序幕。7月15日,江苏在黄兴的策动下宣布独立。随后,上海、安徽、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也先后宣布独立,举兵讨袁。
反袁力量在军事上缺乏统一指挥,而袁军南下镇压的兵力也大大超过讨袁军。江西、江苏是讨袁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江西,讨袁军曾一度挫败北洋军李纯部的进攻。袁世凯随即派段芝贵军和海军驰援。在水陆夹击下,湖口于7月25日失陷。北洋军旋即分兵三路进攻,先后攻占瑞昌、建昌、吴城等地。后于8月18日占领南昌,江西讨袁之战失败。在江苏,7月16日,讨袁军向驻鲁南韩庄的北洋军发动进攻,初获胜利。但随后冯国璋和张勋分统大军水陆夹攻讨袁军,战局急转直下。9月2日,南京被北洋军占领,江苏讨袁之战也以失败告终。期间,其它独立省区也进行了讨袁作战。在上海,陈其美指挥讨袁军进攻江南制造总局,不克,退守吴淞一带。8月13日,北洋军进攻吴淞要塞,讨袁军溃败。安徽讨袁军一部倒戈,攻占都督府,迫讨袁军总司令柏文蔚出逃。在广东,袁世凯命龙济光率桂军自广西苍梧(今广西梧州)进攻,龙军于8月中旬控制番禺(今广东广州)。福建、湖南未与袁军接战,在江苏讨袁军失利后,在8月间先后撤消独立。在四川,8月4日,川军第5师师长熊克武在巴县(今重庆)举兵讨袁,中旬,袁世凯下令鄂、陕、滇、黔等省军队合力进剿。熊克武于9月11日弃军出走,12日巴县失陷。
讨袁之战是辛亥革命的最后一战。讨袁战败,使中国历史进入了袁世凯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