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阿拉南山 濊人第一村-乌拉街历史文化

前阿拉南山 濊人第一村

前阿拉、后阿拉、阿拉底三者间,在地理方位上是对应关系。前阿拉村,清嘉庆十二年(180)建屯,开拓者为张、宋两户汉人。1981年6月至7月间,吉林地区文物普查试点工作队在该村作田野调查时,首次发现村南山麓间有一个古遗址,故命名为“前阿拉南山遗址”。此处距离镇内东北7.5公里半山区,与张老、学古两村山岗,呈节毗一脉关系。站在山头上,整个乌拉街尽收眼底。

该遗址所处的山岗,高出岗西侧脚下的张老河河面30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尽管历经数千年的风雨蚕食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但文化层的厚度仍有2.5厘米。在吉(林)哈(尔滨)线铁路的路基旁边地表上、沙坑里,木炭、红烧土、陶器残片,俯拾皆是。由此证明,该遗址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修铁路时遭到人为破坏的。

在坑坑洼洼的地表上,采集了石刀、石斧、石网坠和敲砸器,也拾到了可复原的陶鼎、陶罐和陶碗。以物为证,当年人们过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半原始采集、渔捞、狩猎生计。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是优美的。

根据对文物谱系研究分析,证明人们在此定居时间,在战国稍前的春秋时期,距今约2500年左右。相对而言,中原大地上已经涌现出老子、孔子、曾子和墨子,杞梁、孟姜、伍子胥、范蠡、文种和鲁班等一大批历史人物,正处于郑、秦、齐、宋、卫、虞、陈、晋、楚、吴、越、鲁等诸国纷争天下,多事之秋的混乱时期。区区乌拉小地,恰恰是个风平浪静的港湾。

前阿拉南山遗址的主人,不是肃镇人,而是濊貊族系成员之首的濊人。吉林省境内濊人创造出来的文化,中国考古学叫作吉林“西团山文化”。

考古学是厘正史误和填补空白的。因为清代无有考古学,只有古籍学,所以,在念错了“经”的同时,天下文章一大抄。清人蓄意地曲解了《山海经》卷七《海外西经》与卷十七《大荒北经》上所说的“白民”与“肃慎人”二者地理位置关系,将“白(濊人)”说成了“肃慎人”,旨在附会于八旗满洲人的远祖先民与“白山松水”的关系。这样一来,东濊人便从吉林大地上无缘无故的蒸发了?前阿拉南山遗址,对乌拉街而言,可称得上“濊人第一村”。名镇乌拉历史轨迹的起点,无疑是从“濊人第一村”说起的。这里既是令人探古凭吊的好去处,也是令人旅游寻宝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