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天宁寺》的诗词与文章

天宁寺

位于市中心。基广百亩,殿高十仞,一向被誉为“东南第一丛林”、“一郡梵刹之冠”。198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寺院。天宁寺始建于唐代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初名广福寺,唐末更名为齐云寺。宋政和元年(1111年)改称天宁寺,后更名报恩广孝寺,元代至元年间( 1335——1340年)恢复天宁寺名,并沿用至今。在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寺院屡经废兴,现存的主要殿宇是清朝同治(1862——1874年)、光绪(1875——1908年)年间的建筑。天宁寺原有8殿、25堂、24楼及九莲阁、达摩阁等。1981——1988年间,修整殿堂5470平方米,重塑670尊各种佛像、新铸了法器,使千年古刹重现当年“栋宇摩霄汉,金碧灿云霞”的盛景。进入宏伟古朴的山门,穿过宽敞的院落,迎面是天王殿,两侧分别是四大天王塑像,高达7.8米。殿中央,弥勒佛坐在汉白玉佛台上,其背后是韦驮天。步出天王殿后门,是一大内院,东西两侧是罗汉堂,供奉500尊罗汉和济颠疯僧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院正面是大雄宝殿,高33米。殿内供三世如来佛像,两侧分立二十诸天,如来背后是观音海,描绘善财童子向53位菩萨请教佛法的过程。天王殿、大雄宝殿的左右配殿是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和地藏殿,象征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华山。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宝殿西面是佛学院(学戒堂)和放生池、达摩阁、功德堂。其间供奉13尊缅甸赠送的玉佛,玉佛数量之多,在全国140余座重点寺庙中居首位。天宁寺香火旺盛,游客如云。乾隆皇帝曾三次来此拈香顶礼,并题写了“龙城象教”匾额和“合相证三摩,光融西竺;众香超万有,界现南兰”的楹联。

〔古诗文赏析〕 天 宁 寺 清·赵翼



砥袒楼殿映霞丹,江北江南一刹竿。

千载不遭兵火厄,半空直接斗星寒。

鸣钟声集斋堂饭,汲绠痕深石井栏。

代有名僧为起废,缘知福地占蒲团。



天宁寺是赵翼故乡的名刹和胜地,因此这首七律写来特别亲切,富有情味。同时由于他是杰出的史学家,故能用历史的眼光作独特的描写。

开头两句写出天宁寺的崇楼宝殿,在红色霞光中,显得十分壮丽辉煌,不愧为大江南北的第一丛林。这是总的概括,有形象的描绘和位置的评价。

三、四两句先是从历史的角度,说天宁寺已历千年却并未被各个朝代的战争和动乱所毁灭,依然庄严地存在着;再是从直观的印象,写它的高大宏伟,简直可与天际的星斗相接。颔联从时间与空间,从历史与现状,从虚写到实写,准确地把握了天宁寺的特色。

五、六两句着重写天宁寺僧徒的众多,气派的恢宏,也体现出一定的历史感。不仅吃饭时鸣钟集合,济济一堂;而且由于用水之多,汲水之频,以至石井栏上留下了深深的‘汲绠’(吊绳)的痕迹。看上去是写了两个细节,实际上反映了天宁寺规模之大和历史之久。

最后两句用歌颂、赞叹的口吻,称许历代都有“名僧”做了“起废”工作,即不断进行保护和修建(不是真的没有“遭厄”,而是由于能够“起废”,既与第三句相呼应,又引出结句),由此可见,他们为了这块“福地”作了多大的贡献啊!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且不要怪他们“占”,还是为他们的“起废”精神致以深深的礼赞吧!)

总的说来,这首诗并没有多从风光、景色来描绘,而是从历史的高度、特征的细节,准确而具体地给后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和深沉的思考。

(钱璱之)



〔现代散文〕 江南人很少不知道常州天宁寺的;来常州游览的人,也没有不看天宁寺的。这座千年琳宫梵宇,以它的美丽,以它的雄伟庄丽,博得了人们的赞叹。过去站在城内稍空旷或稍高的地方,就能眺望它的殿宇建筑,“栋宇摩霄汉,金碧灿云霞”,是最恰当的描写。

我从小就晓得天宁寺。

记得有一次随老祖父上城进庙,我抬起头来,再抬起头来,才看到四大金刚的佛容。不意间,头上戴着的帽子也垂落下来,说明头仰得确实够高了。天宁寺的四大金刚,身高7.8米,为全国泥塑金刚之最。

我半生浪迹在外,跑遍苏皖浙等地。就我的印象,江南梵宇古刹,就殿宇建筑,没有超过天宁寺的。人们都说杭州灵隐寺大,其实灵隐寺依山建筑,一个一个台阶爬上去,从下往上看,殿宇很高,其实还高不过天宁寺。天宁寺的大雄宝殿,阔26.4米,深28米,高达26米,也就是八丈,如果再加上那龙吻殿脊,就高九丈多。

按照封建里俗,寺庙不得超过文庙。常州天宁寺佛殿,竟超过城内府、县孔庙一倍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大雄宝殿重建开工时,几位贡生、举人便哗然起来,以佛殿超过孔庙大成殿将招致城内文气衰落为由,向府衙告状,我真佩服冶开方丈的魄力,这场官司打了三年之久,最后竟打赢了。不过为了给这些地方绅士以面子,仅将殿脊稍稍改低了两尺。

在满目纤秀古屋的常州城内,很难领略雄伟之胜,天宁寺佛殿算是一个例外吧。你要是站在大殿丹墀的前面,朝殿脊纵目,那实在是很好看的。那佛殿为九脊重檐歇山顶,长长的龙吻脊,用雕镂满缋的大型方砖拼制而成,气势威严南磅礴。重檐之间,清代大书法家、邑人费念慈的“大雄宝殿”手笔,凝重浑厚、雄健遒劲,更增添了雄伟的气势。我觉得到天宁寺去,这是一处最有看头的地方。

古代的天宁寺,红墙以内,还植以名树佳木,碧绿森森。它的后院更是松涛蝉鸣,鸟语花香,尤以牡丹著称,别具风韵。

常州天宁寺,不仅是佛家梵刹,而且是佛学重地。它素为禅宗宗门,寺门曾设戒堂,专门接受参学和受戒者。寺内并有“储刊”和“刷经”两楼,专门刊印佛经,著书立说,禅风远播海外。我小时候便听说天宁寺和尚有学问,历代高僧辈出。难怪连江苏都督程德全最后也做了天宁寺的和尚。

天宁寺从明代就号称,“东南第一丛林”了。这个称呼,最早出现于大明宣德年间的兵部尚书、常州人徐问的《重修天宁寺记》。他说:“吾常天宁寺,据三吴上游之胜,自五季宋元尝毁于寇,而佛殿钟楼仅存。宣德间复大修,创巨观杰构,屹为东南第一丛林。”

到晚清年间,光绪皇帝的老师、礼部尚书翁同龢,从江阴过江到常州。他游览了天宁寺的巍峨佛殿,崇楼峻阁,也为它的雄伟庄丽、雍容华贵所倾倒。他写得一手好颜体,于冶开清熔的方丈室内,题了这样一副联语:

敷坐默然大千世界;过江到此第一丛林。

(陈肃)



〔民间文学〕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三次到常州天宁寺拈香顶礼,一则是慕名而来,二则是天宁寺方丈巧嘴能辩,乾隆愿与他打交道。

有一次,方丈陪驾乾隆走进天王殿,迎面看见笑得十分开心的弥勒佛,乾隆戏谑地问方丈:“弥勒为什么开口大笑?”方丈深知皇上总想祈求长生不老,成仙成佛,便机警地回答:“皇上,这是佛见佛笑呀!”“嗯,那么他为什么也对你笑呢?”乾隆追问一句。方丈低头说:“他是笑我今生修不到啊!”同时,手指身后“笑我将来”的匾额,不停地摇头,故意贬低自己。乾隆不禁暗暗称赞,同时思忖着还要借题试试他。

拈香结束,方丈请乾隆在寺内吃素斋。宴席开始,素火腿、素鸭、素什锦,“红嘴绿鹦哥”等美肴一道接一道,乾隆连箸不停,还不住地赞美菜肴色香味俱佳。而方丈却一个劲地说,皇上过奖啦!皇上口福好!皇上驾临小寺,菜也变得好吃了……乾隆见他巧舌如簧,能说会道,便心生一计,唤过太监,附耳叮嘱几句。不一会儿,太监手捧一盘鸡蛋进来,乾隆令其赐与方丈,脸上露出得意的样子。方丈见此情景,心中大呼不妙!他深知按佛门规矩不能食用鸡蛋,但又不能拒绝皇上恩赐之物,真是左难右难。然而方丈毕竟是机灵人,心急却不露声色,他满脸堆笑谢过皇恩,然后轻巧地将鸡蛋一个一个地装入袈裟袖管。当全数收入鸡蛋时,方丈竟口占诗一首作答:“皇上赐我一盘桃,既无核来又无毛,老僧带伊西天去,免在人间挨一刀。”

乾隆听罢,拍案叫绝,龙颜大悦,他真正佩服方丈的胆识、机智和博学,加赐方丈“紫衣”一件。遂下圣旨一道,恩准天宁寺众僧可以食用鸡蛋。

(浩荣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