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临潼区·骊山》陕西名胜简介
在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市区南门外。骊山因山势形似骊马,故名骊山。古称浮肺山、蓝田山、会昌山、昭应山、绣岭。俗称临潼山,一作郦山。
骊山为秦岭之支脉,由东、西绣岭组成,海拔1256米,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3公里,相传三千年前周幽王曾在山上修建骊宫,有举火楼,唐代改建骊宫举火楼为红楼,今此地多山菊,俗称菊花楼。山上有周幽王戏诸侯的烽火台,史载幽王三年(前779年)纳褒姒,五年(前777年)以褒姒为后。据《通鉴辑览》记载“褒姒不好笑,王悦之万方,故不笑,乃无故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该书又记载,“十一年(前771年)犬戎入寇,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犬戎遂杀王于骊山下,虏褒姒”。传说褒姒后碰死于马王沟(今临潼区代王乡),因幽王失信于诸侯,为求得一笑而亡国毁身,至今烽火台犹存,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斜阳影里,披上秀丽红装,入暮霞红一片,尚疑烽火自西而来,令人误为当年之烽火仍在燃烧,故有“骊山晚照”之说,为长安八景之一。由此留下了“一笑失天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
骊山,自周代以来即为胜地,临潼城亦即始建于周,完善于秦汉,鼎盛于唐。秦时为骊邑,汉代名新丰,唐代曾称庆山、新丰、会昌、昭应,宋真宋赵恒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始因有临水和潼水而改称临潼。至今992年名称未变,盛名不衰。据《古迹志》记载,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但该书又记,“三皇传为旧居,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即入遣编,绣岭温汤皆成佳境”。
骊山有老母殿,庙内供奉老母塑像,并有太上老君塑像。民间传说是“炼石补天”的女娲氏老母,死后葬骊山,人称骊山老母。
骊山有一石槽,名曰养鹿槽,置之老母殿西侧200米处,此地平坦,地名迎树坪,坪之中央,置此石槽,槽长3米,宽0.92米,高0.56米,以整石灰岩石凿成,槽底中央有一排水孔,孔直径4厘米。此槽为唐玄宗李隆基在骊山养鹿用的食槽,今为古迹文物。
骊山有达摩洞,位于烽火台北二三百米,洞深5米,高2米,宽3米,依岩凿成,达摩为释迦牟尼第28代孙,天竺国(古印度)香至王第三子,他渡江海至魏,落脚嵩山少林寺,他派弟子镇山王来到骊山,在这个石洞苦苦修行,避世9年,修行告成。
骊山有举火楼,为砖火结构古式两层楼房,传说这是周幽王同褒姒避暑的离宫,也是周幽王发布军令,以举火把为信号点燃烽火的指挥所。东侧山崖绝壁上,镌刻“别有天地”大字,给举火楼增色不少。
骊山有石瓮寺,位于东绣岭,传说此寺为唐玄宗开元中,山洪由石瓮谷怪石鱼岩流下,冲成瓮形,寺由此得名。
骊山石瓮谷中有单孔石桥,架于东西绣岭之分界线上,传说明代周生赴京赶考,在此路遇八仙,经其指教考中翰林学士,故名“遇仙桥”。
骊山山腰有三元洞,这里有一排窑洞,因洞内有三孔茶碗粗细通风圆孔,故有此名。传说这里曾住过福、禄、寿三星而得此雅号。游人登山,来到洞口,便感到凉风习习,凉爽舒适。
骊山山腰有虎斑石,石纹如虎斑,令到此的人毛骨悚然。虎斑石下有名亭一座,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遗迹之一,在此捉住蒋介石,修亭以志,初建亭名正义亭,解放后改名捉蒋亭,后改名兵谏亭,兵谏亭东侧石隙中,备有铁链、铁环,以备游人参观蒋介石当年藏身之处。
骊山有荔枝楼,传说玄宗贵妃杨玉环,爱吃新鲜荔枝,当时全国以四川涪州(今涪陵)所产的荔枝为最好,那时没有航空和铁公路运输,只靠驿站以马匹日夜兼程运送,限期3天,延迟是要受处罚的,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诗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所说的“千门”也包括了荔枝楼在内;“一骑”指驿站骑马运送荔枝的专人专马匹;“妃子笑”指贵妃杨玉环知道送荔枝的人来到,高兴地笑了。
骊山有长生殿,传说这里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七夕盟誓的爱情凝结之地。
骊山上有老君殿,原名朝元阁,是唐代华清宫罗城南门的所在地。这里是供奉老君的专门殿堂。史载李唐皇帝们,尊认老君李耳为他们的祖先,高宗李治尊太上老君李耳为太上元元皇帝。玄宗李隆基两次梦见老君降临此处,因称这里为降圣观。他们对道祖老君十分敬重,这所殿宇,春蒸秋尝,供奉老君。殿堂有白色石刻李耳像,相传为唐代西域著名雕塑家元伽儿的作品,甚为珍贵,现移陕西省博物馆中。
骊山除上述外,还有可望见长安京城的望京楼、玉皇楼、火神庙、新建成的明圣宫;中科院一流的“天文站”;大型石雕,高13米,周长120米,由12匹马,24个人物组成的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秦统一》群雕;有汉代张骞由安息国带回树种种植至今的万亩石榴园等等。
而今,骊山森林茂密环境清幽,为国家级之森林公园,建有登山公路把各景点联系起来,有骊山索道把山上山下联系起来,骊山成为一个名胜古迹的浏览观光胜地。登山北眺,渭河蜿蜒如带,田园风光如画。
骊山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