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苏州·姑苏美食

悠悠吴越曲·苏州之旅·苏州·姑苏美食

湖泊的濡养,物产的丰饶,美食文化的浸透,美食家的品鉴,使姑苏美食享誉天下。

姑苏美食,首推市中心观前街,此街旧名碎锦街,宋时取其位于玄妙观前而改今名。其繁华热闹、名产荟萃,为全市之最,闻名中外的姑苏美食老字号店堂,皆创设于此街两侧,如松鹤楼菜馆、采芝斋糖果店、稻香村糖果店、黄天源糕团店、陆稿荐熟肉店等。苏式食品各具风味,脍炙人口。与川蜀、粤广、淮扬菜系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菜”的姑苏菜肴,风味独特,清香可口;苏式茶点如糕团、月饼,酥润糯韧,回味无穷;苏式糖果蜜饯,香甜脆软,风味隽永。故有“吃在苏州”之习称。姑苏美食招徕天下客,其中还有不少传说故事,令人浮想联翩。

苏式菜肴

素享“鱼米之乡”美名的古城姑苏,美食自然首先离不开鱼。自古以来,名贵鲜鱼经名厨料理、高手烹饪,乃为宫廷大菜、盛筵名肴。

据《吴越春秋》等史书载,远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春秋之际,吴人已能烹制鱼脍、鱼羹、炙鱼、蒸鱼等多种美味鱼馔。屈原《楚辞·招魂》也记述了“吴羹”为佳肴珍馐。《吴郡图经续记》中载,隋代开通南北大运河后,隋炀帝乘龙船至扬州,苏州曾进献大宗特产佳肴:鲈鱼乾脍、鮸鱼乾脍、魫鱼含肚、糖蟹、蜜蟹等。其中鲈鱼乾脍被称作“金齑玉脍”,有“东南之佳味”美誉。南宋至明、清时,苏州市肆繁盛,烹饪技艺高超,形成独特的苏式菜系,名菜纷呈,烹法多样。传统手法为擅长炖、焖、煨、焙,以保持原汁醇厚,原味纯正,原香馥郁。加之刀工、盘装、调料及各类干鲜、荤素搭配,甜咸适中,浓淡合宜,酥松爽口,色泽谐调,清鲜多姿。吴地四季鲜菜不断,菜肴应时迭出,传统名菜有:松鼠桂鱼、蝴蝶海参、雪花鸡球、八宝船鸭、翡翠蟹斗等。名厨老店为人称道。

苏州观前街上,菜馆众多,其中以松鹤楼最为著名。据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苏州面业公所重建时立碑铭文载,当时已有“松鹤楼”之名。乾隆年间,该店因皇上南巡御驾光临品尝美食佳肴,故堂而皇之于门脸高悬“乾隆始创,苏菜独步”金字店招,吸引着食客入席落座。光绪年间,又有名厨陈促曾(阿八)掌勺店中,他精习苏菜炖、焖、煨、焙技法,人称一流高手,有吊“高汤”绝活。

那年,乾隆下江南微服至苏州观前街,见一菜馆招牌古朴,上书“松鹤楼”三字,为图个吉利,便撩襟登门入座,点吃“全家福”菜谱。堂倌端上来二道菜,一曰“乌龙”,一曰“凤爪”,合称“全家福”。这“龙”、“凤”之名入菜入口,岂不冒犯皇威?乾隆拂袖喝退,欲闹松鹤楼。店主慌忙上前陪礼,指着双盘曰:“此盘甲鱼,汤汁似云,乌鱼似龙,故名乌龙;彼盘鸡爪,菜花如羽,鸡爪如凤,乃称凤爪。名菜家传,入口得福。”乾隆定睛细看,盘中卧龙腾凤真乃形似神似,一向敬重异才珍品之秉性促其举筷夹食,果然回味无穷,遂赞:“苏菜素有色香味形俱全之誉,今尝之果不其然也。”于是,店名远扬。而店主妙语酬宾,巧解皇威,则为食客饭后之美谈。

松鹤楼名菜多有出典。与松鹤楼齐名的传统大菜“松鼠桂鱼”,源出春秋时期名肴“全鱼炙”。史载,吴国公子光(即后来为吴王的阖闾)欲杀王僚自立,探知王僚喜食“鱼炙”,便派勇士专诸赴太湖从师烹鱼高手太和公,学烹鱼三个月而得其味。后在鱼宴上,专诸以鱼腹所藏匕首刺杀王僚,拥立公子光为王。此菜中桂鱼,乃鳜鱼一种,以鱼身有桂花状斑纹得名。红案制作去脊留尾,皮层纹以剞菱形刀痕,炸酥浇汁,可闻盘中汤汁浇浞声如松鼠“吱吱”鸣叫。盘中鱼似鲜活,首昂尾翘,状如松鼠,色泽金黄;皮似松鼠,毫毛奓竖,故称“松鼠桂鱼”。

城内中市街下塘有吕纯阳祖师庙,早年每逢农历四月十四日,民间有去庙中“轧神仙”的习俗。人们从清明前至立夏后,亦喜好去观前街“陆稿荐”购买美味酱汁肉食,名曰尝鲜辟邪。此店名与其红火的生意,据说与吕洞宾有关。早年,这店堂原为生熟肉铺,生意清淡,无人问津。一日晚,门口来了位瘸腿乞丐投宿店铺。店主请他入门在柜台就寝。这乞丐摊开随身带来的破稿荐(苏州方言,即草席),取店中两只大钵头作枕安卧一宿。翌晨,店主见他不辞而别,好生奇怪,拾起他留下的一张破稿荐,填入灶膛当柴火点燃烧肉。不料这草垫子遇火即着,烧出的酱汁肉格外喷香诱人,引得过客登门争尝。店主细一寻思,那投宿之人掷下稿荐必有缘由,其装束、行踪不同凡人,而取两只钵头作枕,正合双口之“吕”,定是吕纯阳变化而来,行善搭助。这陆姓店主,遂将铺名改作奇特之称——“陆稿荐”;烧肉柴火改用苏州当地盛产的编席之茅草。于是肉香四溢,生意转淡为盈。此后,该店以选料精良,精烹细作,而成闻名四方的“老字号”店铺。其酱鸭、酱蹄筋、熏鱼、熏虾,烹饪独到,成为传统苏式熟食大菜。

苏式糕团

襟江带湖、土沃川袤的姑苏郊野,盛产白花花的粳米、香喷喷的糯稻。自古精研烹饪的吴人,善用米粉配上各种花果瓜豆佐料,制成色香味俱佳的苏式糕团。

宋时,吴地已有用稻米细粉制作“粔籹”的记载。吴人将“粔籹”称作“膏环”,吴语方言亦谓之糕。它是用米粉调以水蜜,弯揉成环,放入膏油炸制成糕。吴地自古即盛行贺年过节,而每逢年节制糕互赠,被视为喜庆吉祥礼仪之一。南宋范成大有《吴郡志》述及“九月九日食重阳糕”之热闹景况。到了明代,苏州糕团品种愈趋丰富。据明清史籍《姑苏志》、《苏州府志》、《清嘉录》、《桐桥倚棹录》等记载,其时苏州糕团品名已不下三四十种,有雪糕、衣糕、糖松糕、焦热糕、生糖糕、甑儿糕、枣糕、蜂糕等。清乾隆年间,苏州糕团制作名手纷呈献艺,各店竞相创新。著名文学家袁枚曾逐一登访各家糕店,品糕拟文,作有《随园食单》云,“软香糕以苏州都林桥为第一;其次虎丘糕西施家为第二”。其糕制作讲究色、香、味,辅以各种什锦果品,故其色、香、味各异。清代有青色的苧头饼等。后有五色团子,即除本色外,“和以南瓜则黄,苧叶则青,胭脂则红,赤豆则紫”的五种圆形糕团。糕团之甜,象征友情甜蜜;糕团之圆,象征亲人团圆。皆寄托着吴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坐落于苏州市中心观前街上的黄天源糕团店,自清末创建以来,传统糕点品名众多,以风味各异、造型美观而驰名。初时曾以经营猪油糕、黄松糕、挂粉汤团等名扬远近各邑。店内名师按吴地风俗节气制作糕团,应时而异,因人而殊。新春年节上市糖年糕;上灯时节摆出小元子(汤元)、元宵;入夏三伏应市青菜团子、双馅团子、京冬菜团子;秋收时令推出粢饭糕、桂花白糖切糕;隆冬腊月围炉送上甜刺毛团……品种式样多达百种。

近数十年老店创新,名师冯秉钧继承传统技法,采用“结顶”制糕方法,别开生面地将自然景物、丰收硕果以糕粉作基质重塑出来,其塑制的亭台楼阁、山水舟桥、人物脸谱等,或点缀于糕上,或摆设于盘中,或镶嵌于镜框内,或贴敷于挂壁上,既可品尝,又可悦目,博得东西方艺术家、美食家的交口称誉。

苏式月饼

月饼,为中国独有传统的祭月盛典所供奉的祀品之一;亦为古今农历中秋之夜人们在团圆赏月时所品尝的美味食品。宋苏轼即有“小饼如嚼月”句。当时俗称“宫饼”。中秋食月饼,原取人月双圆之意。

苏式月饼,风味美,品类多,计有桂花、玫瑰、百果、葱油、椒盐、薄荷、腊肉等十余种,外形如月似鼓,金黄油润,酥层松脆,馅心香软。

一年中吴人最为重视的是中秋节。节前,吴中市巷饼店、芳茗食店摆满大大小小、各式各味的月饼,人们或品食、或馈赠亲友。及至十五日夜,将月饼、瓜果供于祭月筵前,这时,各家设香炉、灯烛、瓶花,供奉太阴;购置绘有月轮、桂殿、玉兔的“月光纸”;陈设自制的“子孙藕”、“和合莲”、“荷花瓣”等吉祥物,供置庭院,拜月焚纸。并从香肆购来内装香屑的串串塔斗,望月焚之;还剥菱食芡。吴女们则浓妆携手互访,拜月观歌,人称“走月亮”。人们还于郊野用瓦叠成七级浮屠,内置地藏菩萨神明,四周燃灯;又于各户门前树起竹竿,连以灯彩,名“观音灯”,以避疫驱邪。富户人家往往于节前日后在宅外置办珍奇的仪仗器皿台案,引人驻足。此外,还有石湖观串月、虎丘听歌玩月、月下飞觞饮团圆酒等民俗。

苏式糖果蜜饯

在姑苏传统民间甜食习俗中,制作糖果蜜饯古已有之,其中五香饴糖久为人赞。其外形呈多棱角状,风味多样,鲜洁爽口,旧时隆冬腊月家家皆食,以滋补养身。古人食饴习俗始见《楚辞》,而苏州饴糖,则具“补虚冷,益力气,止肠鸣,治咽痛,除唾血,却咳嗽”之功效。我国传统医药学典籍历来将饴糖列为正宗中药补品。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建中汤”方剂,主药之一即为饴糖。清代顾铁卿《清嘉禄》一书收录了姑苏食饴之习俗。又据王鏊《姑苏志》、张岱《陶庵梦忆》及《吴门表隐》、《吴门补乘》等书所载,明代苏州已有各式糖果蜜饯,品名有粽子糖、山楂糕、山楂饤、松子糖、橄榄脯、熏杨梅等。其中《吴门表隐》又曰,粽子糖是由“明末谢云山创始”,故亦名谢家糖。

苏州糖果蜜饯色鲜味美形巧,以选料精纯、工艺独特、风味隽永而名列南北果饯产品之前茅榜首。它主要以油类植物籽仁作配料,如松子仁、核桃仁、瓜子仁、花生米、芝麻粒等,仅松子仁糖即有十多个品种,合之有百余种之多。炒货类如西瓜子、南瓜子亦各具风味,香酥爽口。

苏州观前街72号,为清乾隆年间以产销苏式糖果、蜜饯及炒货著称的采芝斋传统风味糖果食品老字号店堂。清光绪十年(1884),店堂糖果新品种的创始人金隐(荫)之,效仿明末“谢家糖”——方棒糖制法,又从端午节苏童喜吃筷穿糖粽子之俗得到启发,做成粽形串糖出售,一时为人争尝。这种粽子糖后被列为贡品,糖盒外印“贡糖”二字,其店门脸招牌上亦打出“贡糖”金字。

传说一年,慈禧患病,北医不治,下诏苏州名医赵沧洲(一说曹沧洲,疑为吴语赵姓谐音之误)进京入宫诊治。慈禧服过赵氏祖传秘方,又品尝其送上的苏州采芝斋所制贝母粽子糖,倍觉清咽爽口,病况渐愈。便将这种糖果列为贡品。苏式糖果由此更名扬南北。又说赵氏医师携苏州粽子糖赴京给慈禧疗疾品尝,慈禧问及此糖何名,赵医师言之形似粽子,粽子谐音“种子”,乃取“食之喜得贵子”之意而名“粽子糖”。慈禧无子,便因“食粽子糖得子得福”的吉利话而倍加喜食此糖。

后采芝斋按赵医师处方指点,将医食兼具的营养补品加入糖中熬制,做成薄荷粽子糖、玫瑰粽子糖、松子仁粽子糖等含药性的糖果。据说一时购者潮涌,柜台挤塌。故旧有“采芝斋改成石柜台”、“采芝斋是半爿药店”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