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雍和宫·龙潜禁地

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雍和宫·龙潜禁地

雍和宫位于北京安定门内东北侧、北新桥北边,红墙黄瓦,是北京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庙。雍和,满语中是“和平、欢乐、美丽”的意思。明时,这里是内宫监的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康熙帝将它拨给年满十五岁的皇四子允禛。按清制,皇子长到一定年龄受封之后,要从皇宫内的阿哥所(皇子居处)迁出到北京城内新建的王公府内,名“册封分府”。当时允禛受封的爵号为“多罗贝勒”,因此,这里被称为“禛贝勒府”,又因为允禛在诸皇子中排行第四,所以又叫“四爷府”。按清朝的宗藩爵号,贝勒的爵位并不太高,所以禛贝勒府的规模也并不很大,与一般的民房巨宅相差无几。直到康熙四十八年(1709)允禛被晋封为“和硕雍亲王”,禛贝勒府随之升为“雍亲王府”,才得以大规模地改建,正门、正殿、寝殿覆以绿色琉璃瓦,成为现在雍和宫的前身。康熙六十一年(1722),允禛登基为雍正帝,改名胤禛,改“雍亲王府”为“雍和宫”,从此,这里成为“龙潜禁地”。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暴卒于西郊圆明园后,曾停柩于雍和宫永佑殿内,移棺之前,雍和宫改覆黄色琉璃瓦。乾隆二年(1737),雍正棺柩移葬西陵,乾隆将其父影像供奉于雍和宫内。自此,雍和宫成为清帝供祭先祖的影堂。乾隆九年(1744),经大规模整修,雍和宫又成为喇嘛黄教的上院。

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的父亲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那时清朝的统治还很不稳定,康熙经常御驾亲征,平定各地的叛乱。为防不测,康熙决定立允礽为皇太子,使国有储君,临危不至发生祸乱。允礽不甘于久居太子位,他结党干政,图谋不轨,以至发展到要弑父篡位,康熙再也无法忍受这个不肖的太子,而废黜了他,结果直接诱发了其余诸皇子间惊心动魄的储位斗争。

雍正是这场斗争中的胜利者,关于他的取胜历来说法不一。传说康熙本来想把皇位传给十四皇子,而雍正却从正大光明匾额后窃得遗诏,将“十”字改为“于”字,自己继了皇帝位。雍正本人在继位后所撰《大义觉迷录》中引述了当时人们的传说:“圣祖皇帝原传位于十四阿哥允禵,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这是关于雍正篡位的最早记载。《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中对此的描写则更为生动:雍正少小无赖,康熙对之十分反感,他便离宫出走,游荡江湖,结交剑客。在康熙弥留之际,他潜回宫中,偷改遗诏,“(康熙)弥留时,手书遗诏曰:‘朕十四皇子,即缵承大统。……世宗盖侦得遗诏所在,私欲改十字为第字。遂以一人入畅春园侍疾,而尽屏诸昆季,不许入内’”。这样,雍正改诏篡位的传说得以广泛流传,以至与“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一起,成为清初的三大疑案。根据史家考证,清代在正式的官书文件中,称呼皇帝的某子,必须在前面加一“皇“字,为“皇某子”。这样,康熙遗诏应为“皇位传皇十四子”,而照传说雍正将“十”改为“于”就成了“皇位传皇于四子”,根本不通,且“于”、“於”在那时也不能通用。看来,“夺嫡改诏”只是对“煮豆燃豆箕”的一种附会罢了。

目前,清史研究界普遍倾向于雍正是合法嗣统,且有一种观点认为康熙之所以下决心传位给雍正,是因为他十分钟爱皇孙弘历(即后来的乾隆),要将万世基业传给弘历,所以才把天下先传给四子允禛的。由爱孙而及子,历史上亦有先例。

粘竿处与血滴子

雍正在激烈的储位斗争中脱颖而出,他继位以后,为了剪除异己,刺探情报,在内务府下设立了一个特务机关

——粘竿处。从字面上看,粘杆指的是上端涂有粘物,可以粘蝉、粘蜻蜓等小动物的竹杆,粘竿处也似乎不过是一个捕小动物逗引皇子、皇孙玩耍的服务性机构,实际上,它却是雍正用来捕杀异己的特务衙署。正式的粘竿处设在皇宫御花园的堆秀山前,而训练爪牙等秘密活动却在雍和宫内。雍正改雍亲王府为雍和宫,目的就在于使这座“龙潜禁地”成为他的爪牙们的一个避人耳目的活动场所。粘竿处的头子叫“粘竿侍卫”,由有功勋的大特务担任,其他人叫作“粘竿拜唐阿”,由一些被编入奴籍的战俘充任。虽然这些人的地位并不高,但因为他们随侍皇帝左右,狐假虎威,因此,一般朝中官宦都十分惧怕他们。

粘竿侍卫们使用一种非常厉害的杀人武器——“血滴子”。据清末民初燕北老人《满清十三朝宫闱秘史》记载,血滴子“形浑圆似球,中藏快刀。刀之旁有机关,如弹簧式。俾逻者携之行,或遇有怨仇阴图谋害者,逻者即暗以其器罩人头上,用机一发,其首已断入器内,捷飞而逸。虽大庭广众之间,亦仓猝不及觉也”。旧时流行的小说《雍正剑侠》对此亦有详尽描写。现雍和宫东墙外的三十排连房,即当年用“血滴子”杀人的粘竿侍卫住处。

“金头之谜”与吕留良文字狱案

1735年8月23日,做了十三年皇帝的雍正暴卒于西郊圆明园。

关于雍正猝死的原因,官书未加说明。民间传说雍正乃为侠女吕四娘所杀,且当场被割去人头。

相传吕四娘是浙江文人吕留良之子吕葆中的女儿。雍正年间,湖南秀才曾静不满清廷统治,上书川陕总督岳钟琪,以为他是岳飞的后人,而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因此策动他反清复明。事发后,曾静等人锒铛入狱,供出他们的思想是受浙江吕留良的影响。吕留良,号晚村,浙江崇德人,明末清初思想家,著有《吕晚村文集》、《东庄吟稿》等。顺治十年中秀才,后思想大变。他在著述中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教人站稳华夏的民族立场,而不能效忠于夷狄政权。清廷举博学鸿词,他誓死拒荐,竟至削发为僧。曾静案发,雍正认为“曾静只讥及于朕躬,而吕留良则上诬圣祖皇考之圣德,曾静只谤讪由于误听流言,而吕留良则自出胸臆,造作妖妄,是吕留良之罪大恶极,有较曾静为倍甚者也”。因此,雍正不仅将吕留良及其子吕葆中戮尸枭示,且将其家属满门抄斩,只有吕四娘因在安徽乳母家中,才幸免于难。吕四娘闻知全家人都惨遭杀害,悲愤不已,决心刺杀雍正,为父报仇。四娘来到少林寺,拜师学艺,终于学得超群武艺,于是来到京城。

一天夜晚,吕四娘来到雍正住处乾元宫,冒充宫女,结果受到雍正的青睐,被雍正拉入寝宫饮酒作乐。四娘趁机在雍正的酒中下了蒙汗药,待药力发作,四娘便拔出怀中匕首,刺中雍正的咽喉,并将他的首级割下用布包好,离宫而去。

传说清西陵雍正墓中埋葬的是雍正的肉身和一颗金头,这就是所谓“金头之谜”。至于西陵所葬到底是不是金头,还有待考古发掘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