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闽粤花·韶关之旅·惠州西湖·苎萝西子

灼灼闽粤花·韶关之旅·惠州西湖·苎萝西子

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湖泊多达三十六个,但最为人称道的却只有浙江杭州西湖、安徽颍川西湖和广东惠州西湖,宋人杨万里诗云:“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惠州,地处粤东南,古称循州、祯州。“自坡公谪地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宋绍圣元年朝廷以“讥斥先朝”罪名,将苏东坡贬谪惠州。苏东坡居惠州三年,写下诗文二百余篇,从此惠州名扬四方。

东坡到处有西湖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名长公,号东坡居士。少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等职,政治上属保守一派,因其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1071年和1089年两度出判杭州;绍圣元年,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北客几人谪南粤,东坡到处有西湖”,其一生与西湖结下不解之缘。在杭州任知府期间,他修堤浚湖,并利用湖泥葑草筑成“苏堤”。后到颖州(安徽阜阳)又治理过颍州西湖,至今阜阳西湖上仍有“欧(欧阳修)苏旧治,淮泗名区”匾额。但颍州西湖因“湖水无山”,近代已不太闻名;惠州西湖也是东坡来惠后,才声名大振的,所以有人说“惠州西湖以东坡先生得名”,这是很中肯的。

惠州西湖位于惠州城区西北,原是由横槎、水帘、天螺三大溪流汇合冲刷而成的洼地,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2平方公里。康熙年间,惠州州守王瑛在《代汛亭记》中对杭州西湖与惠州西湖的特色加以品评:“惠之西湖,楼台亭榭,寥寥不及杭之西湖之盛;顾丰鳄相连,谿谷幽深,殆胜于杭之西湖之片水,一览可尽者也。苏长公以西湖比西子,而有取于淡妆浓抹,盖谓湖光山色耳。然惠湖之淡妆浓抹,又岂在杭湖之下哉!故常戏谓,惠之西湖苎萝之西子也(相传西施在入选吴宫前,为苎萝村浣纱女),杭之西湖吴宫之西子也。……”清雍正初年惠州知府吴骞在其《西湖纪胜》中,也说:“杭之佳以玲珑,而惠则临邈;杭之佳以韶丽,而惠则幽森;杭之佳以人事点缀,如华饰靓妆,而惠则天然风韵,如娥眉淡扫。”

泗洲玉塔卧微澜

泗洲塔,坐落于惠州西湖西山之巅,始建于唐末,是为纪念印度和尚僧伽而建的。后年久失修而坍塌,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重建,是惠州现存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

泗州塔属八角柱体的土层砖砌建筑,塔身下大上小,基底面积64平方米,高37.37米,有直插云霄之势。夕阳西下,万道霞光闪耀之时,泗州塔沐浴在一片金色的余辉中,湖光塔影十分壮观迷人。所以“雁塔斜晖”成为惠州西湖传统八景之一,它堪与旧日杭州西湖的“雷峰夕照”媲美。吴骞赋诗赞道:“倒景入湖塔影长,湖光袅袅动斜阳。”每当月明之夜,则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美景。

泗州塔顶上有几株长势葱郁、树干扭结的小榕树。相传白鹤仙翁颇爱吟诗作对,特地下凡来与苏东坡比试诗才。白鹤仙翁肚子饿了,便采了一把榕树果子,飞上泗州塔吃了起来。这时夜幕降临,湖中塔影袅袅晃动,景色极为优美。白鹤仙翁很想为此大赋一番,无奈没有灵感,半句诗也想不出来。恰在这时,忽听下面有人吟诵道:“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仙翁听罢,禁不住脱口连说:“妙!妙!真个好诗也!”结果口一张,嘴里的几颗榕树果子全掉在塔顶上了。原来吟诗之人正是东坡先生,白鹤仙翁佩服得五体投地,悄悄溜走了。此后塔顶上长出了几棵小榕树,人称此景为“玉塔绿榕”。

“如带五千”话苏堤

从塔顶往东望去,一条宽阔的长堤像一条翠绿色的飘带把平湖门和孤山连接起来,这便是逶迤向东、横贯平湖与丰湖“如带五千尺”的苏堤。苏东坡五十九岁时(北宋绍圣元年)由侍妾朝云和幼子苏过陪同来到惠州。他在惠州“居三年,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对群众“疾苦者,与之药,殒毙者,为之毳”(见《墓志铭》),《梁谿谩志》认为“东坡居惠,勇于为义”。在东坡的诸多政绩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帮助筑成东新、西新二桥。

东坡贬谪惠州前,此处无堤无桥,统称为丰湖。人们从西村(今惠州宾馆)至对岸泗州塔,须坐小艇或涉水而过。坡公谪居惠州,见老百姓平日过湖极为不便,于绍圣三年倡议建桥,并慷慨解囊捐助。堤桥建成后,“为飞楼九间,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榜曰‘西新桥’”。堤、桥竣工那天,东坡赋诗道:“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其热闹壮观的情景可见一斑。

相传东坡侍妾王朝云辞世后,留下一幼儿,因没奶吃,成日啼哭不止。一天夜里,坡公躺在床上辗转未眠,朦胧中忽见浑身湿淋淋的朝云在给婴儿喂奶,原来是朝云涉水时溅湿的。坡公深有感触,联想到民众涉水过湖的诸多不便,于是下决心捐钱帮助修筑堤桥。人们为纪念他,将长堤命名为“苏堤”。

六如亭后朝云墓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清道光初年,惠州丰湖书院主讲、名士林兆龙为六如亭朝云墓题写的对联。六如亭位于西湖西岸孤山,古栖禅寺旁,与泗州塔一东一西,遥相呼应。亭后覆盖着一座八百多年前的芳冢——苏文忠公侍妾王氏朝云墓。

王朝云,字子霞,浙江杭州钱塘人。1074年,苏东坡三十八岁,通判杭州,纳妾朝云。宋绍圣元年,东坡贬惠州,妻妾相继离去,唯朝云生死相随。两人感情笃深,有一次东坡读白居易《乐天集》,读到乐天病老,樊素(白居易爱妾)离去时,深有感触,作《朝云》道:“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遂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把朝云比为天女维摩,恋爱情结与宗教情绪交织,十分出色。不幸的是,年仅三十四岁的朝云,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病逝,坡公择地葬于西湖畔孤山之麓,亲自题写墓志铭。朝云死后,东坡悲痛不已,写诗以寄其哀思:“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勒礼塔中仙。”(见《悼朝云》)“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花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污,洗妆不退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既是对梅的写照,又是对朝云的怀念、称颂。栖禅寺僧人在朝云墓上筑亭覆盖,取名为六如亭,出自朝云临终所诵的金刚经四句偈:“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南宋时刘克庄路过惠州,曾专程参拜朝云墓,并赋诗云:“……谁与惠州耆旧说,可无攫土覆朝云?肯伴使君来过岭,不妨扶起六如碑。”刘克庄把写好的诗送给当时的惠州郡守,郡守立即为朝云修墓立碑。八百多年来,六如亭、朝云墓屡经修建,凭吊朝云者络绎不绝,留下许多足迹和墨迹。其中有李调元诗句:“手披芳草吊朝云,千古常留梦幻坟。解得六如刚四句,死生恩怨不须分。”此外尚有丘逢甲诗句,云:“何年云雨散巫阳,瘴雾沉埋玉骨凉。合种梅花三百树,六如亭畔护遗香。”

朝云墓为西湖增色不少,正如清初爱国诗人丘逢甲诗所说:“东坡到处有西湖,老尚湖堤遣姓苏。不是湖光胜杭颍,那教留冢葬名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