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齐鲁月·济南之旅·大明湖·半城湖色无限风韵
泉城济南的明珠大明湖,位于市中心偏北。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入,水面46.5公顷。一湖烟水,荷花映日,垂杨飘拂,景色佳绝。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更添一番风韵。
荷艳柳垂悦心目
大明湖的名称始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其水(指泺水即趵突泉)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侧湖。”但这里所说的大明湖,在今五龙潭的北面偏东,现已湮没。现在的大明湖,《水经注》称“陂”、“历水”。北宋时称西湖,金代始称大明湖。元好问《济南行记》:“亭之下,湖曰大明,其大占城三之一。”其时,古大明湖当已濒于消失,以西湖袭用其名。
关于大明湖的形成,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南山下一个村子里住着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杨柳,女的叫荷花。两人从小青梅竹马,一块玩耍。到十七、八岁时,杨柳长成身高膀宽的小伙子,荷花长成如花似玉的大姑娘。两家父母一商量,就给两人订了终身。谁知大明府的明员外看上了荷花,想把她娶过来当小老婆,叫一个外号“画眉舌头”的赵媒婆去说媒。赵媒婆捧着彩礼来到荷花家,用甜言蜜语又哄又骗,被荷花轰了出去。两家父母一看情况不好,第二天就让杨柳与荷花成亲。可明员外又生坏点子,串通官府把杨柳抓丁出征了。荷花与杨柳含泪相别,互约永不变心。明员外再生诡计,派一群狗腿子把荷花抢进大明府抵债,荷花知道这次去便难以生还,就在袖筒里藏了一把剪子,乘明员外不备,杀死了这个作恶多端的恶霸。几个狗腿子发现后追过来,荷花便一头扎进一个大养鱼池里。突然间,“轰隆”一声巨响,大明府整个陷到地底下去,接着冒出一湖清水,就是今天的大明湖。不久,杨柳立功回家,找他的荷花妹妹来到大明湖,只见湖面上渐渐冒出几片绿叶,接着一朵花儿钻出水面,粉红的花颜就像荷花妹妹的容颜。杨柳连叫几声“荷妹”,那花似乎在微微点头作答。杨柳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慢慢地变成一棵杨柳。手臂为一枝枝柳条,一直垂到湖面,仿佛要把荷花拉上来似的。
文人骚客共吟哦
大明湖自宋代以来即为游览胜地,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诗文。北宋著名文学家、齐州(今济南)知州曾巩就有不少诗提到西湖即大明湖,如“左符千里走东方,喜有西湖六月凉”,“好在西湖波上月,酒醒还对纸窗明”等。金人元好问《济南行记》称这里“秋荷方盛,红绿和绣,令人渺然有吴儿洲渚之想”。并作《汛舟大明湖·待杜子不至》诗,抒发了自己“漾舟荷花中十余里”的情怀:“……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江妃不惜水芝香,狼籍秋风与秋露。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晚晴一赋画不成,枉着风标夸白鹭。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神奇境界。
当年,马可·波罗游览了大明湖以后,也称赞其“园林美丽,堪阅心目,山色湖光,迎接不暇”。
大明湖西北岸有小沧浪亭,居园中临湖处,三面荷池,境界幽美。在这里观景,别有一番风味。清嘉庆九年(1804)七月,山东巡抚铁保曾在此设宴款待金门学使刘风诰(江西萍乡人,别号“金门”),金门席上即景赋成一副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大为赞赏,随即挥笔书写,刻石留念。墨迹刻石至今仍镶嵌在亭西廊墙壁上。晚清刘鹗小说《老残游记》曾生动地描绘了在这里俯视大明湖、远眺千佛山的所见所闻:
《半城湖色·无限风韵》古诗句出处:……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
大明湖南门外,有《老残游记》所写的美人王小玉说书的明湖居原址(今明湖居为后来重建)。
大明湖畔名士多
明湖居往西,过遐园,便是纪念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的稼轩祠。“辛稼轩纪念祠”匾额是陈毅元帅所题,正厅当中有辛弃疾的塑像,正厅及厢房陈放着辛弃疾的著作和当代名人为纪念他而作的字画。此祠原为李鸿章的“李公祠”,1961年改为“稼轩祠”。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东郊四风闸人。他既是伟大的词人,又是南宋抗金英雄。他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二十一岁时,他聚合了两千多人马去泰山投奔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第二年,奉命去临安与南宋朝廷联系联合抗金事。宋高宗赵构当时欣然接受了耿、辛主张。谁知,义军将领张安国被金人收买,杀害了耿京,出卖了义军。辛弃疾义愤填膺,率五十骑突入五万人的金营,在“庆功宴”上活捉了张安国,将其缚回建康,斩首示众。然而,由于南宋朝廷的腐败,辛弃疾终究壮志难酬。他屡经坎坷后,晚年闲居在家,只能借词消愁。一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鬚。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在这首词里,他追忆了当年领导义军抗金、率领锦衣轻骑活捉张安国等往事,表达了自己未能实现抗金报国愿望的感慨。其中“万字平戎策”指他南归后所上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奏。他的词,风格多样,但以豪放为主调,与苏轼并称为苏辛。郭沫若1959年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的联句,概括了辛弃疾词作的成就和政治抱负。这副对联现悬于祠堂正厅的大门两边。
出稼轩祠,循遐园曲廊至湖岸渡口,可乘船至湖中历下亭。历下亭始建于北魏年间,原在五龙潭附近。唐天宝四年(745),大诗人杜甫经济南,北海太守、书法家李邕(《文选》注者李善之子)在历下亭设宴款待他。杜甫即席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其中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被传为名句。北宋后,亭移于大明湖南岸。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于大明湖中重建历下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应山东布政使喻成龙之请来济,新亭落成宴上曾作《古历亭赋》。现亭上悬清高宗(乾隆)御书“历下亭”匾额,亭前回廊楹联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所书的杜甫名句: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山东济南大名湖历下亭
大明湖北岸西边有铁公祠,铁公即明初的山东参政铁铉。在当时燕王朱棣和他的侄子明惠帝(建文帝)朱允炆争夺帝位的“靖难之役”中,铁铉站在正统皇室建文帝一边,镇守济南,抵抗朱棣。他先在城墙上竖起太祖朱元璋的牌位使燕兵无法开炮;后又诈降,在城门上设铁闸板准备在朱棣进城时将他砸死。兵败后,他被投油锅遭惨害,家族男丁全被杀死,妻女充作营妓。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铁公祠。
大明湖的东北隅还有纪念宋代文学家曾巩的南丰祠。曾巩任齐州太守时,曾主持兴修水利,建立北水门,治理了水患。当时人士为他建祠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