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浙东浙南之旅·四明山·丹山赤水洞天

悠悠吴越曲·浙东浙南之旅·四明山·丹山赤水洞天

四明山,是曹娥江和甬江的分水岭。传说秦始皇命鬼王驱山塞海,百灵劳役于此,所以四明山在古代名“鬼藏山”。因它在余姚南部的勾章之北,故又称“勾余山”。晋、宋以后改为现名。《读史方舆纪要》引孙绰《天台赋》赞:“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盖仙之窟宅也。”《雍正浙江通志》载:“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曰四明山。”有“四明之目”之称的石窗,在今余姚大俞山。石窗之右,是杀羊岭,岭巅是数里平冈,一片赤色,和赤水相映。传说,古时有仙人在此杀羊,羊血上溅岩壁,下注溪流,染就丹山赤水。道家以此为第九洞天。

四明山有二百八十峰,周围190公里,地域极其广大。主峰四明山,地势险峻,海拔1012米。其它的群峰中,龙泉山、梨洲山、东山等,都留有不少的文化遗迹。

龙泉山上五桂楼

龙泉山又名绪山,灵绪山,位于余姚县城西。相传宋时,有天晚上,皇城大火,帝梦绪山庙神前来相救,火遂得灭。于是敕赐为灵绪山庙,故山也称灵绪山。山腰有泉,水清且甘,虽大旱而不涸,名曰龙泉。

据说宋高宗曾游此山,饮龙泉水,携十瓮以去,由此龙泉之名益振。山南有龙泉寺,据唐虞世南《大龙泉寺碑》载,龙泉寺者,晋咸康二年(336)民工王阳及虞弘实等人所建立。由此判定,寺以泉名,建寺之后,又以名山。

今山顶有祭忠台;山腰有中天阁,王阳明曾讲学于此,故又称阳明书院;山麓有严光、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四先贤故里碑等遗迹。

龙泉山下的五桂楼,为浙东第二大藏书楼。此楼创建人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平生不置产业,性喜藏书。因余姚梁异地处山区,无兵戈之忧,乃于此筑楼贮书。民间传说,“五桂楼”名称来由,是书楼前原有五棵桂树。阮元《黄氏五桂楼藏书目序》则称,黄澄量“慕远祖宋时号五桂者昆季五人并著清望,遂以五桂名楼”。

五桂楼有一部书长期罕为人知,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方为目录学家发现,并被称为“稀有的好书”。此书即黄澄量所编的《今文类体》,是一部明代诗文和奏议的集子。黄澄量生当文网严密的乾嘉之际,当时对明代人的著作禁锢甚严,甚至有可能引来杀身灭族之祸。在编辑此书时,他煞费苦心地将王守仁、方孝儒、张居正等名列于前,而把触犯清代忌讳的文章放在后面,终于使此书躲开了文字狱,侥幸地保藏了下来。

梨洲老人不废弦歌

梨洲山在余姚市城区南70里。《宁波府志》载:晋孙兴公与兄承公同游此山,偶得梨数枚,左右环视,莫见其迹,意以为仙物也,故号其地为梨洲山。

梨洲山为四明山腹地,多峡谷,山势险要,古为屯兵之地。明末黄宗羲、王翊曾在此结寨抗清。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南明王朝左副都御史,并举兵抗清。兵败后,起用了许多别号。因其家居梨洲山边,故在《明夷待访录》中署名“梨洲老人”,后世学者尊称他为梨洲先生。

黄宗羲的一生可分为两大阶段。前半生即四十四岁以前,主要是读书学习和从事实际政治斗争;后半生即四十四岁以后,主要是著述和讲学。

黄宗羲是位博学多才的学术大师,在哲学、历史、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文字等领域都有很深造诣。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行朝录》等著作。黄宗羲从事讲学,培养了许多人才。正如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所记:“东之鄞,西至海宁,皆请主讲,大江南北,从者骈集,守令亦或与会。已而,抚军张公以下皆请公开讲,公不得已应之。”黄宗羲开创了中国学术史上一个重要学派——清代浙东学派。

黄宗羲晚年曾在给学生的信中讲了四条“可死”的道理:“年纪到此,可死;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一生著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他正是怀着这种死而无愧的心情离开人世的。临终嘱咐家人,遗体就穴而葬,不用棺椁。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梨洲老人这首写于抗清失败避居深山之时的诗,可视为其高尚情操和民族气节的自白。

雪窦山色蒋公宅

雪窦山,在奉化溪口镇西10里处,有“四明第一山”之称。山有乳峰,乳峰有窦,水自窦出,洁白如雪,故名。

雪窦山口有御书亭,内立“应梦名山”碑,系宋理宗手书。《雪窦寺志》载:理宗曾梦游寰宇,见一“双奇效流,珠林挺秀”之地。醒后,诏有司具天下山川图册以资辨认,当即指出雪窦山,遂赐御碑。

“荒芜行尽处,幽亭聊暂止。带雨策孤筇,登高从此始。”这是宋代雪窦寺方丈智鉴为“入山亭”而作。此亭建于宋代,初为朝山进香者休憩、山民歇肩之地。相传明代画家唐伯虎曾在此以木炭为笔,题下“入山亭”三字。

被称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的雪窦资禅寺在主峰下。此寺始建于东晋,初名瀑布观音院,后屡次扩建。现仍保存着“钦赐龙藏”经书、钦赐玉印、龙袍、龙钵及玉佛、名人墨迹等。

雪窦寺前,有乳泉之水汇入锦镜池,在断崖一泻而下,飞珠溅玉,成千丈岩瀑布奇观。宋真宗赐名“东浙瀑布”。王安石为此写有《观瀑》诗:“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月还成五色文。”

妙高台超越群山,可远眺水郭山村,近俯万千群山,为避暑胜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一度被囚于此。

相传雪窦山上曾有仙人降临,至今人们仍把雪窦第一峰称为商量岗,据说这里曾是两个神仙相对而坐共商大计的地方。

雪窦山东南七里,是溪口镇。镇中街有一座幽静庭院,名“丰镐房”,是蒋介石的旧居。离镇三里的蒋母墓道,由孙中山题写墓碑,两侧刻着蒋介石自撰的对联:“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据说这是蒋介石对其童年生活的自省。镇东武岭山一直向南,伸入剡溪,形成矶头,称“钓鱼台”。右侧是蒋经国的旧居小洋楼。院内有一石碑,书“以血还血”,是蒋经国生母因日本飞机轰炸而遇难后,蒋经国奔丧时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