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韵·贵阳之旅·花溪·“花仡佬”灵秀地
花溪,位于贵阳市南郊17公里处,原名“花仡佬”。明末清初,这里杂居着汉、苗、布依、仡佬等族的人,其中仡佬族人最多。仡佬族妇女服饰花俏美丽,被称花仡佬,因此两岸住着仡佬人的花溪也被称为花仡佬。花溪风貌富于天然韵味和田园情趣,溪水澄澈,蜿蜒流淌,水中倒映着流云、树枝、花卉,溪畔有麟、凤、龟、蛇四山,小巧玲珑,各有妙趣。整个花溪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田畴交错,篱舍参差,常年洋溢着春光,飘散着芬芳。有人说,如果把贵阳比喻成一位姑娘,花溪便是她头上插着的一朵鲜花。傍晚,这里可以看到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穿着美丽的民族服装,吹竹笛、芦笙,唱歌,跳舞,富于独特格调的民族风情给花溪添色增彩。
贵州贵阳花溪
花溪的开发主要在清代。康熙年间,附近青岩镇出了位大学者——《康熙字典》编纂人之一周起渭(字渔璜,号桐野)。他在京曾写了一首描述家乡美景的诗,并托一位画家根据诗意作了一幅《西崦春耕图》,遂使这里风光名声远扬。道光以后,当地伯阳寨(今吉林村)私塾教师周奎家六十五年间出了两个翰林、三个进士、两个举人,成为附近有名的“书香门第”。周家先后在麟山建楼,龟山筑阁,蛇山种柏,缀以双亭,并在河中叠石为坎,堵水为潭,疏浅渚为洲,修隙地为屿。周奎的长子周石藩还于溪傍建了一座别墅,名“借花草堂”,自此花溪园林初具规模。
1945年5月8日,作家巴金和萧珊在这里的“小憩”旅社举行了简朴的结婚仪式。那时他俩已恋爱八年,从桂林来到花溪结婚。离开桂林时,巴金委托他的兄弟散发了一份“旅行结婚”的启事。那天晚上,他们没有请客,两人只在饭馆买了一只鸡、两样小菜,就坐在煤油灯下对饮谈心,追述“过去的事情”,展望“未来的日子”。
彩线绣出花溪景
在花溪的各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不少美丽的传说,布依族传说,以前花溪一带是一片荒山野岭。这里住着父女俩,心灵手巧的女儿名叫孃花。不远的地方,还住着当年射日英雄迪进的后代迪万,他腰圆膀粗,力大无比。有一年刚过“六月六”,接连下了七天七夜瓢泼大雨,孃花的家乡变成一片汪洋。孃花扶着阿爹上了高山,迪万却被巨浪推到一座光秃秃的石山顶上。怎样才能退洪水呢?迪万在睡梦中听见祖先迪进说:“退洪水只有去云南摩天岭,从神仙那儿借来撵山鞭。”又听见东海龙王三太子说:“明天一早,我来这里石山水边,你骑着我就可到云南。”迪万心中喜欢,天一亮就跑到石山脚,果见水中有条金龙。他跨上龙背,飞到云南摩天岭。在那里,一位白胡子老公公给他一支撵山鞭,让他撵山填海,还嘱咐他说:“你们只要织成九百九十九丈长的飘带铺在家乡,再绣一个图案照着打扮,你们家乡就会变漂亮的。”迪万挥鞭撵山,填海疏河,回到家乡与孃花重逢。他把老公公的话告诉孃花,孃花就架起纺车,和姊妹们一起织出九百九十九丈白布。迪万用力一抛,白布变成一条碧绿的溪水,在大地流淌。孃花又拿出一块白布,绣出繁花绿树,良田村落……迪万和大伙就按照这个图案在溪边栽花栽树。一代又一代,不断为家乡增添新的色彩。于是,溪水两岸,百花烂漫,四季飘香,人们就把这里取名为花溪。摩天岭的金毛狮子和东海龙王三太子看见花溪风景秀丽,也来到这里落户,就是“望天狮子山” (“麟山”)和“卧龙山”(“蛇山”)。
半黄半绿金银潭
花溪河上游的湖潮一带,有九十九个深潭,最奇特的是金银潭。潭虽不大,水却深不见底,而且潭水一边黄一边绿,因此叫金银潭。
相传,古代深潭边有座庙宇,庙里有一口纯金制的大钟,和尚把它当作镇山之宝。有一年,天下大乱,官盗勾结,想抢走这口金钟。和尚闻讯,含泪把金钟沉入潭底。众贼奔到潭边,要钱不要命的贼首,灌了一肚子酒就跳下潭去捞宝,不一会儿漩涡里却卷出他的尸体,众贼吓得四处逃散。又过了好多年,从外地来了一个“别宝客”,知道捞宝要靠母猪龙,便化十两银子买来一只“母猪龙”——一头小猪。他把猪赶到潭边,母猪龙扎进水里,果然把金钟拱出水面。但由于喂养时间不够(差一天才够一百天),它气力不足,金钟快拱到岸边时又沉了下去。母猪龙不住地拱,把一边潭水搅得浑黄,另一边潭水却仍碧绿。从此人们就把这潭叫金银潭。据说直到现在,天晴时还可以看见潭中金钟晃动,母猪龙还在下面拱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