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韵·黔东南之旅·诸葛洞·诸葛滴鼓退追兵
潕阳河诸葛峡的得名与诸葛亮的传说有关。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曾驻兵潕水,留下很多遗迹。上游有一河段叫“高碑湖”,旁边有一苗寨叫“高碑寨”,据说当年诸葛亮曾派一员大将运粮草,不幸在此以身殉职。士兵和当地土著给他立了一块很高的石碑,河段、村寨也易名“高碑湖”、“高碑寨”,湖的上游便是诸葛峡。诸葛峡因有诸葛洞而得名。诸葛洞古名瓮蓬洞,是河段中一陡峭的隘口,两岸双崖夹峙,河中石礁杂陈,潕水至此,形成三级险滩。《镇远府志》引明代郭子章《新河记》说,此洞“巨石嵯峨,横踞江心,余碛磊磊,鳞次戟列。水流至此,惊波转腾,望沫飞奔,即芥为之舟,顷刻而胶。……而偏(桥)人亦自谣曰:‘若令三洞(三级险滩)开,除非诸葛来’”。相传诸葛亮南征时,真的在此处开凿过河道,并用计吓退追兵。
当年诸葛亮率军进入潕水后,驻扎在夜郎国牂柯郡偏桥(今施秉)瓮蓬古洞一带。因为河中有块巨石挡住战船前行水路,诸葛亮传令三军安营扎寨,建“将房”、“马厩”,再组织人力开凿瓮蓬洞,打通河道,以实现“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策略。牂柯郡丞朱褒深恐诸葛亮打通瓮蓬洞,使牂柯失去倚仗的天险,便经常派出小股部队前去骚扰。他们遇兵迎击就作鸟兽散,等兵一退又出来破坏。因此开凿工程进展很慢。日子一长,诸葛亮也开始焦急了:进难进,退又怕敌兵追击。一天,他信步来到潕水北边。这里双峰对峙,一山伸出,一线泉水从山上滴入水中。诸葛亮正看着,忽然一骑来报:益州雍闿杀了太守正昂,起兵反蜀,请丞相星夜赶回。诸葛亮一惊,正考虑如何撤军,忽见报信者因下马太急,竟将腰间铜牌掉进水里,泉水正好滴在上面,发出“咚咚”的声音。诸葛亮心里一动,下令三军星夜起程回蜀,然后叫人拿一面铜鼓放在泉下水中。朱褒得到消息,急忙率兵追赶,谁知一进湾里,水滴铜鼓的声音经过山谷回传,如同千鼓齐鸣,吓得朱褒兵马掉头就跑,一直跑了120里才停下。事过三天,朱褒派人探听,才知中了诸葛亮“滴鼓退兵”之计。后来,人们就把瓮蓬洞改为诸葛洞,又在当年诸葛亮“将房”处修了武侯祠,还把滴鼓退兵的地方取名“铜鼓湾”。